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一)指念佛等十种念。又作十随念。增一阿含经卷一载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念休息(即止息心意之想...为日本真言宗胎藏界所用之梵呗。即:(一)誓愿断除一切恶,(二)誓愿度脱一切生(众生),(三)誓愿修习一切法,(四)誓...梵语 sarvaja-bhūmi。乃证得一切智之佛位、佛果位。又称究竟一切智地。法华经药草喻品(大九·一九上):“于一切...指分配茶水。即寺院中,按一定之法式,在会众中分配茶水之作法;或亦指大众共同吃茶。禅林行茶时,有一定之座位(行...【无我行】 p1057 瑜伽三十四卷十五页云:复作是念:所有诸行,与其自相,及无常相,苦相,相应。彼亦一切,从缘生...(术语)密家所立。于六大惑中除见惑,以其余贪瞋痴慢疑五大惑倍倍五度而得百六十心。...(一)即须弥山。系佛教宇宙观中,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金轮上之高山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载有善财童子于妙峰山顶上向德云...(术语)像法之末季。佛灭后五百年为正法。正法后一千年为像法。似法所行之时也。辅行序曰:况时淹像季,学鲜知机。...【喜贪差别】 p116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:憙贪差别、我今当说。缘依止受所生欣乐、说名为喜。缘生受境所起染着,说...凡五卷。清代僧山铎真在编,石源机云续编,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刊行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。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...(术语)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而不可思议,曰妙觉。即佛果之无上正觉也。二乘止于自觉,无觉他之功。菩萨虽自觉觉他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诸天龙鬼神无央数,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,...净土十疑论...
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。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灭心、妄想心,将之转化为佛陀的智慧与慈悲,学会转念的功夫,...我们的父母,是世间最大的福田,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。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年遇到饥饿灾荒,许多人都饿死了,...
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可以入道,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西方,可以了生死!不必一定另外再持咒来帮助。念佛不能往生的...
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,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。有一天,世尊从灵鹫山下来,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。佛陀和梵志一...只要谈到佛教教理,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。佛教说众生皆苦,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、老、病...
当知吾人,本有妙明真心,本是清清净净、光光明明,如何现在,弄得昏昏暗暗,糊糊涂涂?即被五欲之所染着故也。 如...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,就在身、口、意三业分别。若身行恶事,口说恶言,意起恶念,即是不修行。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...
一、出生书香,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祖师远公大师,东晋时代人,俗姓贾,出生于雁门楼烦世代书香...
要名施
【法相辞典】
【要名施】 p0890 集异门论十八卷二页云:云何要名施?答:如有一类、为得广大妙善称誉声颂美名遍诸方域而行惠施。是名要名施。
上篇:帝释窟 | 下篇:述可句 |
(术语)塔之译名。资持记下三之二曰:经音义云:正言窣睹波,义翻方坟。翻高显处,以耸出故。文句记三中曰:新云窣...
十念
五誓愿
一切智地
行茶
无我行
三妄执
妙峰
像季
喜贪差别
径石滴乳集
妙觉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菩萨行五十缘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净土十疑论

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
一钵饭,佛都不能消受,唯有父母能消受

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

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
圣严法师《痛苦的发生与消失》

有欲便有苦,无欲则无苦
圆瑛法师:多念几声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