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人之思量也。南山戒疏之上曰:有何意见,而欲乖异。...五浊指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。住劫中,自人寿二万岁为五浊之始,初则其浊轻微,其后随时代之变化,五浊...子题:具戒戒善、五八十戒戒善、菩萨戒戒善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(一、具戒戒善)就十业中,互为四句:一、善而...(术语)诸法有自共二相,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,通于他之相曰共相。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,是自相也。空无我等之理,生...(物名)铙与钹,为二物,西戎南蛮之乐器也。三才图会曰:金铙如火斗,有柄以铜为匡,疏其上,如铃,中有丸。执其柄...【卵生】 p0707 如四生中说。 二解 俱舍论八卷十一页云:云何卵生?谓有情类,生从卵[谷-禾+卵],是名卵生...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之略称。旧译阴入界,或作阴界入。通称为三科。为诸法分类之名目。 有关于三科之由来,据俱舍...禅林用语。意指假若、恰好,或谓纵使、纵然、犹若等。乃唐宋时代之方言,禅林亦习用之,为禅僧言谈中之惯用语。沩山...【若屈若伸正知而住】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十一页云:若屈若伸正知住者:云何为屈?云何为伸?云何名为若屈若伸...华译契经。契是上契诸佛妙理,下契众生根机;经是线的意思,贯穿法义,使不散失。...(流派)支那十三宗之一。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。自北凉之昙无谶初译此经,宋之慧成,昙无成,僧庄,道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有两种世间法,有两种出世间法。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自己,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。有两种世间法:一种...
【原文】 闺秀岂容玷辱。一生名节攸关。六亲体面没遮栏。结定怨家不散。纵使临婚瞒过。隐含羞耻难安。痛缠心骨怨如...
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,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、懈怠、散乱时,佛七的开始,提醒着我们要开始精进,所以不管多累,...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,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,有时即便是在梦中,也要把一切看个真切。这个世界充满虚幻的色彩...
对舍得的理解,分为三个层次。 第一个层次:舍得舍得,不舍不得。 贾平凹先生写过一篇关于舍得的文章,在他看来,世...
世尊教我及俱絺罗,观鼻端白,我初谛观,经三七日,见鼻中气出入如烟,身心内明,圆洞世界,遍成虚净,犹如琉璃,烟...
佛教自应世以来,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,以及死亡所带来的无边恐惧,一直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,并为出离...
《六即佛颂》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(10861158),字天瑞,号无机子,原籍长州(浙江长兴县),俗姓戈。师对内外典籍无...
重瞋恚
【法相辞典】
【重瞋恚】 p0868 瑜伽六十卷三页云:复次若于父母眷属师长,起损害心;由事重故,名重瞋恚。又于无过贫穷孤苦可伤愍者,起损害心;由事重故,名重瞋恚。又于诚心来归投者、及有恩所,起损害心;由事重故,名重瞋恚。
上篇:计我与蕴不一不异 | 下篇:重不与取 |
【六法能证有贪无贪】 p0311 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:又有六法、能令为尽贪爱修观行者,决定证知我于今者犹有贪爱;非...
意见
五浊增时
戒善
共相
铙钹
卵生
蕴处界
可中
若屈若伸正知而住
修多罗
涅槃宗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

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

观死无常,勤念弥陀
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

舍得的三种层次

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

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