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:又有六法、能令为尽贪爱修观行者,决定证知我于今者犹有贪爱;非无贪爱。谓于色境乃至法境,系摄其心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流派)俱舍论九曰:如诸离系及婆罗门输婆多,般利伐罗多迦等。异类外道,受持种种露形,拔发,杖乌鹿皮,持髻,涂...指五法、三性、八识、二无我。为法相宗所立。五法即相、名、分别、正智、如如;三性即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...(一)指自调、自净、自度。大智度论卷六十一将八正道分为三类:(一)自调,指持戒之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。(二)自净,指修...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彼见我过,谏令不起;我见彼过,劝令不作。彼我迭为,故曰展转相谏也。此谓未起之非。”(戒...教、行、理三者之并称。教,随应机缘之教说;行,即可证果之因行;理,指名言所诠显之实理。法华玄义卷一下(大三三...(人名)日本人。尝入唐,于福州开元寺就般若多罗三藏习梵学,上天台山研台宗之章疏,入长安遇青龙寺传教和尚,长生...(杂语)诸佛常以莲华为座床者,盖取莲华藏世界之义。莲华藏世界者,报身佛之净土也。又智度论八曰:以莲华软净,欲...【三心见道】 p0187 成唯识论九卷九页云: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。一、内遣有情假缘智,能除软品分别随眠。二、内遣...【极微薄寂静苦】 p1198 集论四卷七页云:云何极微薄寂静苦?谓诸无学、命根住六处。...梵语 styāna,巴利语 thīna。又作昏沉、惛、昏。指使身心沉迷、昏昧、沈郁、钝感、顽迷,而丧失进取、积极活动之...【十力迦叶】 亦名婆敷。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
忏罪。我们每位道友,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,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,所作业不亡。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 一作...甲、论因果之理 ● 因果一法,为佛教入门之初步,亦为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要图。【书二】十 ●...
尊师重道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古往今来,代代相传。这亦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。尊重师长,意在...在一个念佛堂讲课,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:丈夫生意忙,天天在外应酬,晚上酒场多,十二点前很少回家,回来也是酩酊大...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,比如钱财不缺、家庭和睦、健康长寿等等,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。很多人都相信命...问: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,该怎样选择呢? 大安法师答: 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,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、正知、正...
问: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、迷惑?如何搞好团结? 大安法师答: 学佛人的人我是非实际上很多佛教的寺院、机...
问: 听说经典、佛像不可以烧,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? 天因法师答: 旧的经本没有损坏很严重,...
六法能证有贪无贪
【法相辞典】
【六法能证有贪无贪】 p0311
上篇:六处缘触及触缘受 | 下篇:六现观系不系分别 |
【三种现观边智】 p0205 瑜伽八十七卷八页云:复有三种现观边智;修习彼故,见得清净。一、能顺生无漏智。二、无漏...
苦行外道
五三八二
三自
展转相谏
教行理
圆珍
诸佛以莲华为坐床
三心见道
极微薄寂静苦
惛沈
十力迦叶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
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
印光大师嘉言录--告注重因果

尊重师长为何如此重要
乖,听话
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
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

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