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子题:度海人、罗刹、浮囊、净心地 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摄论云,菩萨得无分别智,一切尘不显现,由有胜智方便,...(术语)涅槃曰断果,菩提曰智果。以菩提为佛智,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。...(术语)称胎藏界曼荼罗之第三院。三种悉地陀罗尼法曰: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,即是世间天院也。三种悉地仪轨四隅...即十七种境界。在修瑜伽行之际,依行者之行共有十七种境界。即:(一)五识身相应地,(二)意地,(三)有寻有伺地,(四...梵语 bhadanta,巴利语同。音译婆坛陀。于印度时,为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。又比丘中之长老,亦称大德。另于诸部律...(1911~1958)台湾彰化鹿港人,俗姓施。年十四,礼狮头山间云禅师披剃。年十七,结庐汴峰,苦修六年。年二十三,前...(杂名)佛于忉利天说地藏本愿经,帝释念地藏,修其法会也。...(术语)即契合之义。净土论注上曰:相应者,譬如函盖相称也。演秘钞七曰:相应字,泛指契合义。然梵语有二:一欲吃...生即无生,无生即生,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。俗谛叫做生,真谛却叫做无生,因为俗谛所说的生本来是无生,所谓生者...二门之一。为“智慧门”之对称。指六度中之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等五度。若入于福德门,则一切罪业皆能除,...【四种天道】 p0429 此卽四静虑也。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四页云:云何名为四种天道?谓离欲恶不善法、有寻有伺、离生喜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(三称)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...苏东坡除了原配妻子以外,还有几个妾。究竟是几个呢?苏东坡自己只说有妾数人,有人说:苏东坡的妾,计有七人,其中...
一、人生需谨记的四尽 一尽:尽孝 对父母要尽孝;人无论贫富贵贱,其身体发肤源之于父母,成长抚育父母含辛茹苦。古...
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,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。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,他特别提到增上慢。 若功夫稍稍得力,不知...
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,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。步履匆匆的我们渐行渐远,总会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,那是因为忘记...1.大海 有一天,小华气嘟嘟地从学校跑回来。爸爸看他一脸不高兴,便问他:「你怎么了?」「怎么了?小明说话气我呀...问: 请问法师,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? 大安法师答: 就对净土法门来说,确实要去听闻经教,听闻包括读...佛教重视检讨自己的错误,因此有个别忏悔和集体忏悔。 集体忏悔是举出每个人易犯的恶行写成忏文,在佛前忏悔礼诵,...
孝亲: 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父母与我,实为一体,我爱自身,应孝父母,能不辱身,便是荣亲。 友爱: 兄弟姊妹,手...
后得智相见俱有
【法相辞典】
【后得智相见俱有】 p0879 成唯识论九卷十页云:诸后得智、有二分耶?有义、俱无。离二取故。有义、此智见有相无。说此智品有分别故。圣智皆能亲照境故。不执着故;说离二取。有义、此智二分俱有。说此思惟似真如相,不见真实真如性故。又说此智分别诸法自共相等,观诸有情根性差别,而为说故。又说此智,现身土等,为诸有情,说正法故。若不变现似色声等;宁有现身说法等事。转色蕴依,不现色者;转四蕴依,应无受等。又若此智,不变似境;离自体法,应非所缘。缘色等时,应缘声等。又缘无法等,应无所缘缘。彼体非实,无缘用故。由斯后智,二分俱有。
上篇:后际空 | 下篇:后三静虑无眼等识 |
【身语意三业】 p0678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:世尊经中说有三业。拨身语业。岂不违经?不拨为无,但言非色。能...
地上菩萨方便行十恶
智果
世间天院
十七地
大德
斌宗法师
帝释地藏会
相应
生即无生
福德门
四种天道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【大藏经】早课(朝时课诵)
七炉煮水的故事

人生的四尽与四不可尽

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,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

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
一分钟智慧(三个故事)
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
三昧水忏的来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