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十七种境界。在修瑜伽行之际,依行者之行共有十七种境界。即:(一)五识身相应地,(二)意地,(三)有寻有伺地,(四)无寻唯伺地,(五)无寻无伺地,(六)三摩呬多地,(七)非三摩呬多地,(八)有心地,(九)无心地,(十)闻所成地,(十一)思所成地,(十二)修所成地,(十三)声闻地,(十四)独觉地,(十五)菩萨地,(十六)有余依地,(十七)无余依地。此中,初九地系属三乘境,观此境能起以下六地之行,再依此行得证以下二地之果,以此表示境行果之顺序。此说见于瑜伽师地论卷一至卷五十。 p32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尊高德之称。谓比我先达于道者。法华文句九上曰:彼诸大士,是先进先达。梁僧传序曰:博咨故老,广访先达。...无漏果的业因,如四谛中之道谛是。...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七载,菩萨尘缘净尽,体性圆明,慧光普照,若有情归仰,咸令其发菩提心,成就种智;犹如月天子...又称二挟侍。谓侍于中尊左右之二菩萨。如弥陀如来两旁之观音、势至二菩萨,药师如来两旁之日光、月光二菩萨,释迦如...凡二卷。隋代天台智顗述,门人灌顶记。又称普门品疏、别行义疏、观音经疏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。为天台五小部之一...【诸蕴自性】 p1348 显扬五卷五页云:自性者:谓变坏,领纳了置,造作,了别,是诸蕴自性。...(术语)依天台四教之判,别教菩萨,至十回向之位,则所修之行德。事理和融,渐称于圆教之性德,是曰别向圆修,亦曰...谓持戒表现之相状差别。如持五戒、十戒,乃至二百五十戒,一一戒中各有差别,按其持犯之轻重,各有不同之相状。一般...为道教经书之总集。道教经书之正式汇辑成藏,为唐玄宗敕命辑成之三洞琼纲,后经唐末五代之乱,经籍大多亡逸。宋代真...(一)为“死灵”之对称。指生者之神识。 (二)据蒙古源流卷一载,从禅天一神变幻降世起,渐渐繁衍,依次而成色界十七...(物名)又名贤瓶,善瓶,吉祥瓶,如意瓶等。人若祈天神而感得此瓶,则所须如意自瓶中出云。智度论十三曰:持戒之人...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弥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, 无量寿佛世希有; 能灭无始亿劫业,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若人能以微妙心...问: 修行要长期熏修,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? 惠空法师答: 这个很简单,我常常讲一个...我记起在《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》中有一段非常美丽动人的经文,是佛陀对迦叶尊者说的,简直像诗一样: 心去如风,不...原文: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,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。夫四种念佛,唯持名最为契机。持至一心不乱,实相妙理,...想要保持健康,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。无论遇到任何人生难关,都不能因而损伤到健康。平日的生活作息要正常,应该要做...以佛教的立场而言,「解脱乐」才是究竟的快乐,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,就是行菩萨道。然而,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...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,他有很多的财产,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。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,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...吃鱼比吃肉安全吗? 窦文涛: 《锵锵三人行》,广美,今天给你介绍一位你们的同乡,周永杉先生,来自台湾的至善教育...印祖在《文钞》中说,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,是晚清科举第三名(榜眼),这个人长得很庄严,也很有学问,德行也比...
十七地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七句 | 下篇:十七尊 |
谓僧侣临斋食时,念五观之偈。五观偈,即僧侣于进食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想,即:(一)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。即思量食物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