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五种不敬信】 p0267 瑜伽十四卷十五页云:又为五种不敬信所执持者,心不调柔,不能生长诸善根本。谓于大师所说正...(术语)异之原因。别途之原因。遗教经曰:集实是因,更无异因。...法味乐,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。四种法味乐系就净土门之五果门中第四之“屋门”往生净土者所受之法味乐而言。(...【二种安隐住】 p0030 瑜伽二十三卷十九页云:此安隐住,复有二种:一者、远离所食极多。由是因缘,身无沉重,...五种葬法。指土葬、火葬、水葬、野葬(置死尸于山野)、林葬。其中,或称林葬为野葬;或视林葬为弃葬,即将死尸弃置...(杂语)佛教苦行之事,自烧其指,以表示其信仰之诚也。北史曰:并令烧指吞炭,出家为尼。韩愈文曰:焚顶烧指,百十...(术语)觉法有七种,故云七觉支。即七菩提分也。...(术语)犹曰法性土。即涅槃之境界也。释门归敬仪中曰:泥洹法域,入有多门。...【擐甲精进】 p1391 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:云何菩萨擐甲精进?谓诸菩萨,于发加行精进之前,其心勇悍,先擐誓甲。...【无想等至与灭尽等至差别】 p1098 瑜伽六十二卷七页云:复次无想等至,当言唯一有漏。灭尽等至,当言无漏。由与烦...【已灭法】 p0229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:已灭法云何?谓过去法。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
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?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?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? 从《楞严经》称性起修的角度,我们的...
梦参老和尚(1915.7.13 - 2017.11.27),世寿103岁,僧腊87载。曾亲炙虚云、慈舟、倓虚、弘一等近代高僧,显密兼修...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,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,心里对他十分赞许,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...
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,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。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,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...
一、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,读《大智度论》悟一心三观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,并依《法华经》的义旨构成诸法实相论,...
原则上说,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,所以,杀人是重罪,杀其它动物是轻罪。众生固然一律平等,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...
善男子!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妄想执有我、人、众生及与寿命,认四颠倒为实我体。 善男子!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妄...
问:诸佛出现于世间,原是为了度化众生。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,既已开悟明心见性,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...
信等心所与别境心所皆得相应
【法相辞典】
【信等心所与别境心所皆得相应】 p0871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:此与别境、皆得相应。信等、欲等、不相违故。
上篇:信瑜伽有二行相及二依处 | 下篇:信胜解转根作见至有六事不共 |
(杂名)释迦如来既说迹门之法华已,将说本门之法华时,原受释迦如来教化之无量大菩萨众从地下涌出,住在虚空中。是...
五种不敬信
异因
四种法味乐
二种安隐住
五葬
烧指
七觉支
法域
擐甲精进
无想等至与灭尽等至差别
已灭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

梦参老和尚十大经典开示
泥泞留痕

痛苦是内心引生的,而不是外境引生的

各宗要略:天台宗

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

《圆觉经》之迷识四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