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神足】 p0934 瑜伽二十九卷八页云:问:何因缘故、说名神足?答:如有足者、能往能还,腾跃勇健,能得能证世...又名四真谛,或四谛法,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,人生有三苦,八苦,无量诸苦,苦是现...【一切种障碍法】 p0009 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:一切种障碍法者:谓一切杂染所对治法。...密教金刚界五部(佛部、金刚部、宝部、莲华部、羯磨部)之秘密法门。 p1159...(名数)应真者,阿罗汉圣者之称,即十八罗汉也。...【虚妄语恶行】 p1167 集异门论十卷一页云:云何虚诳语恶行?答:如世尊说:苾刍当知;有虚诳语者、或在质谅者前,...梵语 tisro vedanāh,巴利语 tisso vedanā。又作三痛。受,领纳之义。即内之六根,触对外之六境,所领纳之三种感...【遍计所执色】 这是十一种色法中的法处所摄色之一。这是由独散意识虚妄计度五根、五境等而变起的影像,为无本质的...因明用语。于因明中,指被认知之对象。又“所量性”则指可被量度之性质。因明正理门论本(大三二·二上):“常、无...无功用行菩萨者,谓住不动善慧法云地中所有菩萨,由此菩萨已得纯熟无分别智故。...【记别】 p0935 如十二分教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:记别者:谓广分别略所标义,及记命过弟子生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在佛教的《百喻经》中,有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,把现代人重视浮华的表面,不注重内涵的虚荣愚痴,描绘得淋漓尽...
问: 老和尚慈悲!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,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。早上念观世音菩萨,晚上念阿弥陀佛。不知道为...
若复有人,观彼怨家,如己父母,心无有二,即除诸病。这一段话,有哪一个佛教徒做到了?我常说我不是佛教徒,因为我...
古人说:莫待老来方学道,孤坟多是少年人!人到年老时,百般痛苦,耳不聪,眼不明,四肢无力,吃不得,睡不得,行不...第一个安慰: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;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,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。过去的已...
现在很多人会需要面对很多的痛苦。而大多数人在面对痛苦时,会不断不断地去想着这个痛苦。把这个痛苦放在他的心里面...有一个10岁的美国小男孩里维,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,但是他很想学柔道。 最终,里维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师傅,...
人常常有一种冲动: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!实际去了以后,心从妄想躁动到平静以后,可能不由地一声感叹:哦,原...
近住律仪受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近住律仪受法】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一页云:说一昼夜近住律仪,欲正受时,当如何受?颂曰:近住于晨旦,下座从师受。随教说具支,离严饰昼夜。论曰:近住律仪,于晨旦受。谓受此戒,要日出时。此戒要经一昼夜故。诸有先作如是要期,谓我恒于月八日等,必当受此近住律仪。若旦有碍缘;斋竟亦得受。言下座者,谓在师前,居卑劣座,或蹲或跪,曲躬合掌。唯除有病。若不恭敬;不发律仪。此必从师,无容自受。以后若遇诸犯戒缘;由愧戒师,能不违犯。受此戒者,应随师教,受者后说。勿前勿俱。如是方成从师教受。异此,授受二俱不成。具受八支,方成近住。随有所阙,近住不成。受此律仪,必离严饰憍逸处故,常严身具,不必须舍。缘彼不能生甚憍逸,如新异故。受此律仪,必须昼夜。谓至明旦日初出时。若不如斯依法受者;但生妙行,不得律仪。又若如斯尽昼夜受,具制屠猎奸盗有情近住律仪,深成有用。言近住者,谓此律仪,近阿罗汉住。以随学彼故。有说:此近尽寿戒住。如是律仪,或名长养。长养薄少善根有情,令其善根,渐增多故。如有颂言:由此能长养自他善净心。是故薄伽梵,说此名长养。
上篇:近边那落迦 | 下篇:近住律仪五支所摄 |
【非一界智】 p0714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:若能了知十八界者;名非一界智。...
神足
四圣谛
一切种障碍法
五部秘藏
十八应真
虚妄语恶行
三受
遍计所执色
所量
无功用行菩萨
记别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端正的鼻子

一切的仪规、念诵,都是为摄心而设

学佛要从做人开始

莫待老来方学道,孤坟多是少年人
给自己心灵的25个安慰

以正面的心去回应痛苦
将劣势变成优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