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大乘起信论所载三种发心之第三。指从初地至第十地菩萨之发心。于此等阶位之菩萨,证得真如法身,发起真心、方便心、...【坚执想】 p1028 瑜伽九十六卷九页云:若由己生想增上力,如前相似欣欲分别所有热恼寻求生起。由是因缘,名坚执想...(杂语)真实微妙也。教行信证行卷曰:称名则是最胜真妙胜业。...又作异同珠。为“顺明珠”(又作同异珠)之对称。释摩诃衍论卷二阐释真如、生灭二法二门时,共列举十名,其第九名为...谓法为意。已正当知。是名法处。又法为意增上发意识已正当了别。是名法处。又法于意。已正当碍。是名法处。又法为意...法性之体,离诸相而寂灭无余,谓之离;法性之用,微妙不可思议,谓之微。宝藏论离微体净品(大四五·一四七上):“...(杂语)禅祖之语要,不事华藻。以俗谈平话宣之,侍者小师随而笔录者,名为语录。宋儒讲学,门弟子记其言论,亦袭是...亦名:十五日自恣已不得出界 子题:十五日自恣出界破夏离衣、破夏 行事钞·自恣宗要篇:“问:‘ 十五日自恣 已,得...(佛名)释迦修行中出初僧祇满位之佛名。智度论四曰: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,为初阿僧祇。旧俱舍十三作刺那尸弃...(杂语)静虑之略字。采静之青,采虑之心也。...三光天子之一。又称宝意日天子、日天子。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,帝释天之内臣。[法华经序品、法华文句卷二](参阅“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观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我们众生无始以来,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,才有色、受、想...
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:快乐无忧,是名为佛,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,所以一直不能成佛,那怎么办呢?...
问: 法师,经常做很多梦,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多了? 大安法师答: 常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,确实是说明你的...宋徽宗喜欢书画,并且有很深的造诣。一天,他问随从:天下何人画驴最好?随从四处打听,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...
印祖在《一函遍复》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:不管是大声念、小声念、金刚念还是默念,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...
古人说:分别是识,不分别是智,总的来说,不论什么好坏境界,一落分别,就是识神。一切不着,自然无事。 以不离话...《论语》有曰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初读此句,并无什么特别感受,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:当父母还健在的时...
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,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? 首先讲三迦叶,他们是三兄弟,老大是...
非一界智
【法相辞典】
【非一界智】 p0714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:若能了知十八界者;名非一界智。
上篇:非得差别 | 下篇:非久住性 |
(术语)梵语地瑟娓曩Adhiṣṭhāna,译言加持。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,而任持其众生也。又佛所加之三密力,于众生...
证发心
坚执想
真妙
独明珠
法处
离微
语录
自恣在十五日仍不得出界
罽那尸弃佛
青心
宝光天子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清定上师《心经开示录》

【推荐】改变价值观——执着变洒脱

经常做很多梦,如何念佛才能安眠
感谢嫉妒者

印祖念佛经验之谈

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,切不可认以为真
敬老养老是福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