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指以所修之道必得出离之妄见。释门归敬仪卷上(大四五·八六一上):“还执出见,犹承爱种。” p1556...亦名:知事人 子题:佛听二种人掌三宝物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宝梁大集等经云,僧物难掌,佛法无主。我 听二种人...【取自心相】 p0816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五页云:复次有诸苾刍,于诸念住,勤修加行,毗钵舍那以为依止,于奢摩他...【修念住有二种作意】 p0906 显扬十九卷十八页云:又于修念住、有二种作意。谓不缓作意,不染作意。经言炽盛者...(术语)气力之本曰根,善恶之习惯曰性。辅行二之四曰:能生为根,数习为性。...辩积,梵名 Pratibhāna-kūta,音译钵罗底婆那俱吒。又作智积菩萨。为贤劫十六尊之一。在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、微细...(本生)释迦如来往昔修菩萨大行时,以身投饿虎。见金光明经舍身品,贤愚经一。...(术语)比丘房内所煮之食物也,是为不净食之一,比丘不得食之。...【佛身力】 p0654 俱舍论二十七卷二页云:云何身力?颂曰:身那罗延力。或节节皆然。象等七十增。此触处为性。...(术语)非自第六之意根而生,自眼耳等之五根而生之法也。即眼耳等之五识。俱舍论二曰:六谓意处,异此而生。名非六...何等引摄善?谓施性福业事及戒性福业事故,引摄生天乐异熟,引摄生富贵家,引摄随顺清净法。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
省庵大师悲心切切,劝勉我们去去莫愁途路远。去去,就是赶紧去啊,赶紧离开这个地方,赶紧前往自己的故乡啊!但是一...
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,能够出生一切,没有大地能有树木花草吗?同样,没有十善业道,也不会有禅定、解脱,或者往...这四句话,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,令人掩卷深思。每每咀嚼都会有心得和收获。就像冬日的阳光,温暖着我们的心灵...
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:世尊!食肉之人不应施肉。何以故?我见不食肉者,有大功德。 佛赞迦叶:善哉,善哉!汝今乃能...话说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,并无荒淫之象,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明主。可是有一天,在朝堂上议事完后,他忽然拿出一双别人...
【第二觉知: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,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】 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。我们每一个人...
问: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,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,行孝、关爱、礼敬呢?这些怎么圆融? 大安法师答: ...久远劫前,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,于世间弘扬佛法,教化百姓。佛陀入灭后,有位王子名为金幢,傲慢自大,不信佛...
阿赖耶识断灭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阿赖耶识断灭相】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十一页云: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:谓由此识,正断灭故;舍二种取。其身虽住;犹如变化。所以者何?当来后有苦因断故;便舍当来后有之取。于现法中,一切烦恼、因永断故;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。一切粗重永远离故;唯有命缘,暂时得住。由有此故;契经中言:尔时但受身边际受,命边际受。广说乃至即于现法,一切所受,究竟灭尽。
上篇:阿赖耶识还灭相 | 下篇:阿罗汉有四胜利 |
【梵行求有五】 p1033 瑜伽六十四卷三页云:梵行求亦五。一、唯求求,二、趣向求,三、现得求,四、后得求,五、思...
出见
三宝物知事人
取自心相
修念住有二种作意
根性
辩积菩萨
摩诃萨埵以身施虎
内煮
佛身力
非六生
引摄善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
去去莫愁途路远,不劳弹指见空王

学习《十善业道经》有五方面的意义
四句话揭示人生精辟而深刻的哲理

大般涅槃经:不食肉者,有大功德
一双筷子,断送了江山

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,是自己内心生起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