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禅林用语。又作三百会。乃形容佛陀一生说法的法会之多。[碧岩录第六则] p550...子题:舍板 资持记·释持犯篇:“海版者,(大庄严)论云,昔有诸比丘,与估客入海采宝。船坏时,一年少捉一板,上...又作回物。指信徒所布施之物。永平清规卷上典座教训(大八二·三二一上):“施主入院舍财设斋,亦当诸知事一等商量...【五事三学分别】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五页云:问:如是五事,几学?几无学?几非学非无学?答:相及分别、通三种...(术语)十使中身、边、邪、取、戒之五惑曰五利使。贫、瞋、痴、慢、疑之五惑曰五钝使。使者烦恼之异名,迷于理之惑...梵语 jāta 或 jāti,巴利语 jāti。指生起,有下列之意: (一)十二缘起之第十一支。又作生支。指由过去之业力而正...指报时之鸣击器。又作梵钟、洪钟。悬于钟楼之上,每日晨昏及法会之际鸣之,可号令全山之诸堂。[敕修百丈清规卷下]...(989~1060)宋代僧。永嘉乐清(浙江乐清)人,俗姓陈。及长,入京师之景德寺为童行。天圣年中,试经得度。初参金...(名数)断法不再起之三种也:一、自性断。智慧起时,烦恼暗障,自性应断,故名自性断。二、不生断。得法空时,使三...(譬喻)贫女不知埋伏宝藏,困穷贫苦。智者教之,使发掘,得大安乐。以喻众生不知有佛性,自沉沦于生死,佛教之使悟...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。即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等三项根本佛法。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各种说法之是否正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
有一位富翁,垂垂老矣。他把儿子叫到跟前,向儿子讲述了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,希望儿子也能奋发图强,靠自己的努...
【经文】 佛告阿难,及韦提希,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,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。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,身紫金...
有的人老了才得死,有的不老就死了,现在二十几岁死的人多了,没经过老。有时候他八苦交加,我说:你可能断老苦。他...
咱们讲这个《华严经》,太深了的。大家来看,当机众都是什么人,什么样的来学《华严经》的?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...若懂得说好话,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。当我们面对意见相反的人时,讲话有必要谦和而委婉。否则正像把盐撒到伤口,使对...
有人会说:既然如此,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,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?您想想看,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?比如一...
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,也就是讲前面五蕴(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)。为什么这个地方讲阴呢?阴是遮蔽的意思,...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,便问道: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? 我参禅啊!弟子回答道。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。 可是...
非所应修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非所应修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:非所应修法云何?谓不善无记法,及择灭。
上篇:非有俱有法 | 下篇:非所应习法 |
【极七返有补特伽罗】 p1199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:云何名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?谓有补特伽罗、已能永断萨迦耶见、戒...
三百六十会
海版比丘
回物
五事三学分别
钝使
生
大钟
义怀
三种断
贫女宝藏喻
三法印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
坚守自己,不随波逐流
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第十观:观音观

果中有因,因中又有果,因果循环不停

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
不仅要会做,也要会说

蚊子咬就心烦,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