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jāta 或 jāti,巴利语 jāti。指生起,有下列之意:
(一)十二缘起之第十一支。又作生支。指由过去之业力而正确结以当来果。据俱舍论卷九之说,此系指在未来世托胎结生之一刹那。然唯识宗作广义之解释,认为从“中有”至“本有”尚未老衰之间,皆为生支所摄。[成唯识论卷六](参阅“十二因缘”337)
(二)四相之一。即生相。有为法从未来位生于现在位之际,此生有一催生力,其力若由实体来理解,即是生相。(参阅“四相”1732)
(三)四有之一。即生有。今生托胎受生时之刹那生存。受生者称为结生、受生;胎生者则称托胎、托生。(参阅“四有”1688)
(四)八计(与“八不”相对)之一。为“灭”之对称。八计,即:生、灭、常、断、一、异、来、去。(参阅“八不中道”275)
(五)指生存、生涯等意。即反覆生死,经过多次之生,称为多生;现在之生存,称为今生;过去、未来之生存,称为他生。
(六)指众生依受生之差异,而有各种分类。例如九类生,即指胎、卵、湿、化等四生,再加上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非有想非无想等五者;而于此九者中,除去非有想非无想,再加上非有色、非无色、非有想、非无想等四者,则称为十二类生。[法蕴足论卷十、顺正理论卷二十五、大毗婆沙论卷九、卷二十三、成唯识论卷六] p20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