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妙法之声譬若甘露之鼓。中阿含经卷五十六(大一·七七七中):“我至波罗[木*奈],击妙甘露鼓,转无上法轮,世所未曾转。” p205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唐不空译。说帝王十种之过失,十种之功德,及五种之哀拔法,五种之爱乐法。...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,故约大定、大智、大悲之三德。 一、佛部,此为如来之大定; 二、莲华部,此为如...大日经之“秘密漫荼罗品”对传法灌顶之阿阇梨,分浅略、深秘二种;大日经疏卷三,则总分深浅为十六重。其中十地深行...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。又作摄余归识体、摄境从心体。境,指色等之境;识,指心识。摄一切所缘之境,归于能缘之心...Wangwutianzhuguo Zhuan 佛教史传。亦称《往五天竺传》。新罗慧超撰。3卷。记述慧超从中国去古印度探求圣迹所经...指对于阿閦佛之大圆镜智、宝生佛之平等性智、阿弥陀佛之妙观察智、不空成就佛之成所作智等四智之赞咏。又作金刚歌咏...(名数)小乘之大众部立四藏。加杂藏也。杂藏者诸大乘经也。增一阿含经序品曰:契经一藏,律二藏,阿毗昙经为三藏。...【清净静虑无色】 p0962 显扬二巻十页云:谓边际初静虑。依此引生一切胜德,及速疾神通。如初静虑清净之相,余静虑...出自法华经。谓十法界之众生皆悉成佛,故又作十界皆成佛,此乃法华之特色。一代五时之教中,于第四时说般若经,以转...(一)指五根、五境、无表色等三种色法。(一)五根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种色根。(二)五境,又称五尘。乃依五根而...合三长斋日及六斋日而成。即正月、五月、九月之每日及每月之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、二十三日、二十九日、三十日等九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
佛教传到中国以后,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,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,我们可以发觉,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,在大...清晨登山的时候,在山道阶梯上,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,我把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,说:怎么这样...
导语:今生,为何有人善良厚道却诸事不顺,正直谦虚却多病短寿,十善、十不善,该独善其身还是乐善好施?来世,又何...
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,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,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:有僧问赵州:狗子还有佛性也无?州云:...在你愁眉苦脸度日之际,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,是帮助我们实现梦想、实践价值、快乐过日子? 你认为百万富翁...
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,它主要是两个重点:一个是道的修学,一个是法的修学。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。理观它是静...
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,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,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,你想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完全是活在直...一日,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,有位妇人抱着孩子、拿着水瓶,准备到井边汲水。当时离井不远处,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...
甘露鼓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甘露灭 | 下篇:生 |
【具足住】 p0823 瑜伽十二卷十二页云:具足者:圆满清白故。住者:所修观行,日夜专注,时专注故。 二解 ...
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
胎藏界三部
十重深行
摄境从识体
往五天竺国传
四智赞
四藏
清净静虑无色
十界皆成
三色
九斋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
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
山道上的小虫

命运多舛、诸多不顺的原因是什么

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
你是否已经忘了金钱最初的意义

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