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真爱着处】 p0919 成唯识论三卷十四页云:说一切有部增壹经中,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。谓爱阿赖耶、乐阿赖耶、...又称天潼山。我国禅宗五山之一。位于浙江鄞县(旧称宁波府)东约三十五公里处,为太白山之一峰。西晋永康元年(300...【魔王怖菩萨处】 p1462 西域记八卷二十七页云:菩提树垣东门侧、有窣堵波,魔王怖菩萨之处。初魔王知菩萨将成正觉...【法界无量】 p0761 瑜伽四十六卷十六页云:云何法界无量?谓善不善无记诸法。如是等类差别道理,应知无量。 ...【毗奈耶中有五种摄受】 p0864 瑜伽六十八卷十五页云:复次毗奈耶中,有五种摄受。一、属己受,二、承受受,三...(术语)三毒之异名。贪瞋痴也。无量寿经下曰:消除三垢冥,广济众厄难。净影疏下曰:小乘法,化教断三毒名除三垢。...(经名)一卷,宋法贤译。佛在摩伽陀国,阿难怖贼,佛为说结界咒。...全一卷。又称宝授菩提行经。北宋法贤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,即以金莲供佛,并与大目乾连、...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者,谓缘谛增上法为境,发起中品清信胜解,成就中品顺解脱分,已定生时。...(术语)以名一切之善行。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。无量寿经下曰:福德自然。...【名言与事展转相依而生】 p0590 瑜伽七十三卷十七页云:又复展转相依而生。何以故?事为依止,名言得生;名言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;十二...
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。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子,有了善根;或者来生的善根不坏,又能遇到地藏菩萨、念地藏...
一、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,救护生命是佛陀教导的护生理念。当一些动物碰到生命危险时,正好被出家...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,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常的大沙漠。沙漠中行路很难,即便是本村人,也常常会迷路。因...
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,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。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...
【原文】 有自称西域沙门,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,其洒净②也不用水,燃沸汤于瓶,以手擎而洒之,着人面不热。人异之...
周利槃陀伽,此云继道。其母省亲,生于路傍故。姿性鲁钝,惟诵半偈,证罗汉果。《弥陀略解圆中钞》 这是介绍十六位...问: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这句话似乎用在禅修居多,只要一发现自己在打妄想,就立刻回到方法上;如果一任自己随着妄...
不论是男孩,还是女孩,自襁褓至幼年之时,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。故凡为人母者,应善加体察子女的一举一动...
非正生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非正生法】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:非正生法云何?谓除未来现前正起法,诸余未来及过去现在并无为法。
上篇:非心果法 | 下篇:非正灭法 |
身与心,为有情的正报,在五蕴之中,色蕴是身,受相行识四蕴是心。...
真爱着处
天童山
魔王怖菩萨处
法界无量
毗奈耶中有五种摄受
三垢
息除贼难陀罗尼经
宝授菩萨菩提行经
已具资粮补特伽罗
福德
名言与事展转相依而生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
心很散乱,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

积极护生,如法放生
为别人留一条路

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

沸汤施食

周利槃陀伽的故事
圣严法师《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