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俗谛教】 p0890 显扬六卷十二页云:七、俗谛教。谓诸所有言路显示,彼一切、皆名俗谛。又依名想言说增上所起...全一卷。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。又称法宝坛经、坛经。六祖慧能述,法海集,元代宗宝编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,其敦...【轻安等觉支】 p1291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:云何轻安等觉支?答:诸圣弟子,于苦思惟苦,于集思惟集,于灭思惟灭...【非心俱灭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:非心俱灭法云何?谓声意处,及非心俱灭十处少分。...【事依处三种】 p0801 瑜伽八十一卷六页云:事依处者:复有三种。一者、根本事依处,二者、得方便事依处,三者...(譬喻)自在天面上之三目,以譬法身,般若,解脱三德之不纵不横不一。...(职位)禅林司煎点茶者。在诸寮舍。...药师,梵名 Bhaisajyaguru,音译作鞞杀社窭噜。又作药师如来、药师琉璃光如来、大医王佛、医王善逝、十二愿王。为东...无量者,谓四无量,一慈无量、二悲无量、三喜无量、四舍无量。慈云何?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与乐相应意乐,住具足中若...(术语)三世间之一。旧译曰五阴世间,五众世间。十界五蕴各各差别之谓也。...【色界受】 p0567 法蕴足论九卷十一页云:云何色界受?谓色界作意相应诸受,乃至受所摄;是名色界受。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...
想得一个见地,想得一个功夫,这都不是想出来的,想也是妄想,你想得一个什么都是妄想。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,...
一、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,那里化缘很辛苦,不住寺院,住在旁边,老的就住在屋里,年轻的化饭,回到寺...一个人身患疾病,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,学佛也是这样。佛慈悲应世,讲经说法浩如烟海,简单讲八万四千法门...
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,就是呼吸念佛。 行人端身正坐,调顺呼吸,不使有快慢不均,粗涩喘急,一呼一吸,平静缓慢。...
第二十九愿:设我得佛。国中菩萨。若受读经法。讽诵持说。而不得辩才智慧者。不取正觉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 阿弥陀佛...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,适值念佛会期。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。 修净土宗者,第一须发大菩提心。无量...
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,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,发现了自我的潜能,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...
身为一个菩萨,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: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;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,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...
戒自性及差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戒自性及差别】 p0694 俱舍论十八卷十六页云:论曰:诸不善色、名为犯戒。此中性罪,立犯戒名。遮、谓所遮非时食等。虽非性罪;而佛为护法及有情,别意遮止。受戒者犯,亦名犯戒。简性罪故,但立遮名。离性及遮,俱说名戒。此各有二。谓表、无表。以身语业为自性故。已略辩戒自性差别。
上篇:戒波罗蜜多 | 下篇:戒修二类所感果 |
(557-640)陈隋间终南山人,为华严宗的始祖。...
俗谛教
六祖坛经
轻安等觉支
非心俱灭法
事依处三种
三目
茶头
药师佛
无量
五蕴世间
色界受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

有一丝毫的放不下,功夫就不得现前

丛林及禅法
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

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

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
弘一大师《净土法门》

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