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那】 秦言不。大品云:那字门,诸法离名性相,不得不失故。论曰:即知一切法,不得不失,不来不去。华严唱那...【他差别苦】 p0487 瑜伽九十六卷十二页云:他差别苦者:或有疫厉。谓非人作。或有灾害。谓人所作。或有已遭,或恐...(635~702)唐代僧。为牛头宗第四世祖师。又称金陵法持。润州江宁(南京)人,俗姓张。幼年出家,年十三闻黄梅弘忍...薄尘行补特伽罗者,谓住自性位微薄烦恼,如前所说自性位烦恼相,今此烦恼望彼是微薄故,虽于增上所缘境界,而微薄性...(菩萨)焰罗明王之名,即真言也,死之义。梵Mṛtyave。...即置弃而不答。如外道问佛:“神魂是断?是常?”或问:“如来死后是有?是无?”等问题时,佛皆置而不答。(参阅“...抑止,制遮之义;摄取,容受之义。谓佛以慈悲、智慧之故,于智慧门制遮逆恶诸罪,于慈悲门容受善恶一切而无漏。[释...除上正明三无漏学外,关于一切行门,杂叙明之。是为一切行,先总列,次分列。 总列三业、四威仪、三千威仪、八...(1247~1322)元代临济宗杨岐派破庵派僧。浙江义乌人,俗姓何。字虚谷。号西白。十九岁投东阳资寿院出家,博学多闻...(术语)摩醯首罗天有三目,其竖之一只眼,云顶门眼。最超于常眼。碧岩三十四则颂古着语曰:顶门具一只眼。同三十五...(1222~1289)元代临济宗僧。浙江永嘉人,俗姓林。号横川。又称行珙。依叔父正则禅师出家。于广慈院受戒。曾参访灵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
人生观,本是哲学名词,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,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。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、文化背景、宗教...
第一种是贪,有了贪心,就这样也要、那样也要,贪不到就发脾气了。 第二种是瞋,这个就是愚痴。碰到一点点不称心的...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,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劝导才能够去观察和了解。举一个佛陀的事例来说:佛陀的前生,...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,但有间接关系,这是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苦行往生的,而是靠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往生的。...
念佛之说,何自来乎?非金口所宣,明载简册,今日众生,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? 念佛法门,它的一个特色...
广置义田,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,这是在《懿行录》里面记载的,也是在明朝。明朝的事情比较多,是由于周安士居士就...
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,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位道行深远、武功盖世的禅宗大师。 他有一个名叫释正的徒弟,...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,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的。譬如隐恶扬善隐人家的过错,而扬人家的善德即是善的。反过...
邪见有三种
【法相辞典】
【邪见有三种】 p0673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八页云:云何邪见从贪生?谓贪缠无间,邪见缠现前。是名邪见从贪生。云何从瞋生?谓瞋缠无间,邪见缠现前。是名邪见从瞋生。云何从痴生?谓痴缠无间,邪见缠现前。是名邪见从痴生。
上篇:邪性定法聚 | 下篇:邪见与邪智 |
(人名)Piṅgala(Nilanetra),梵志名。译曰青目。释龙树之中观论。中论序曰:今所出者,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,秦...
那
他差别苦
法持
薄尘行补特伽罗
没哩底野吠
置答
抑止摄取
一切行
希陵
顶门眼
如珙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
【推荐】人生观的四个层次

这五种习气,你是不是样样都有?
一棵芒果树
大安法师:修苦行和往生没有直接关系

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

广置义田的顾正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