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止,制遮之义;摄取,容受之义。谓佛以慈悲、智慧之故,于智慧门制遮逆恶诸罪,于慈悲门容受善恶一切而无漏。[释净土群疑论卷三] p295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邪性定法聚】 p0673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:邪性定法聚者:谓无间业、及断善根。...功德者,谓依五果无量无边称赞胜利,皆名功德,谓能永断自所对治,是诸波罗蜜多离系果,于现法中由此施等摄受自他,...超一切种无所有处者。谓彼尔时。于无所有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。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。云何非想非...【善名言及不善名言】 p1148 世亲释四卷十六页云:善名言者:谓解名言。不善名言者:谓牛羊等、虽有分别;然于文字...(异类)法华经所说十罗刹女之一。十罗刹女共誓拥护持经者。...【无学】 p1044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:问:何义,几蕴,是无学?答:学究竟善义。一切一分是无学。 二解 显扬五卷十...(一)(634~707)唐代律僧。京兆(陕西西安)人,俗姓范。自幼聪敏,器度宽大。十二岁礼玄奘出家,专承经论。受戒后...比喻五欲之害身。众生因烦恼颠倒,贪着世间五欲之乐,如痈、疮、刺、箭等之害身。[大智度论卷三十一、摩诃止观卷七...(人名)明释传灯,字无尽,号有门。居高明寺。博通内典。传南教宗。释楞严维摩诸经。着天台方外志。...亦名:僧同犯识罪忏白法、同犯识罪忏白法、识罪忏白法 子题:上起、识罪忏白除上二篇余皆可忏 随机羯磨·诸说戒法篇...(术语)攀缘事物之心。圆觉经曰:此虚妄心,若无六尘,则不能有。四大分解,无尘可得。缘尘各归散灭,毕竟无有缘心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
释尊一代时教,所说一切诸法,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,亲证如来本地风光。法门计有八万四千,悉为对症施药。又诸...
一、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(1686-1734)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僧,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。讳实贤,字思齐,江苏常...
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 这个地方正式所摄受的还是加行位,但是古...一、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、难遇,闻到佛法能修行也很难。在无数人中,诸位总算有幸闻到佛法,也有信...问: 因果观念、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,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,还是真有其事?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...
然于一切方便之中,求其至直捷、至圆顿者,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 既然来学佛法,入哪个法门,起哪个行门,这是大有...在佛教经典记载中,原是十六罗汉,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,又称十六尊者。据经典说,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,不...
忏悔有几种方法,有取相忏,有作法忏,有实相忏。这里谈到的就是在整个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,这是...
抑止摄取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抑止门 | 下篇:抑扬教 |
(经名)普曜经之异名。对小乘部之修行本起经,中本起经等而立之异名。...
邪性定法聚
功德
超一切种无所有处
善名言及不善名言
黑齿
无学
怀素
痈疮刺箭
传灯
说戒前僧同犯识罪忏白法
缘心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
持名念佛一法,事则至简至易,理则至深至妙

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

【推荐】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量
妙莲老和尚:大智大勇
大安法师: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

一切法门中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
十八罗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