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阿毗达磨辞典 > 正文
前言六尘,兹明须舍。即谓欲净六根者,宜不着于六尘。所谓不着六尘者,以要言之,即诸根之能清净也。所谓眼不着色则...(术语)又云无分别心。正体会真如之智也。真如者,离一切之相而不可分别也。故以分别之心者,不能称其体性,以离一...【五重唯识观】 此为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,由粗至细,总有五重。《成唯识论》曰:‘遍计所执性,唯虚妄识;依他起性...亦名:心念说戒法 随机羯磨·诸说戒法篇:“心念说戒法。佛言,一比丘于说戒日如前办众具,待客比丘。若无者,应言...(植物)Bijapūraka,果名。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曰:微若布罗迦果,汉言子满果。此间无,西方有。...(杂语)常行三昧之状也,步行专念弥陀而唱名号也。止观二曰: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。同辅行曰:步步身业,声声...梵语 paca-āvarabhāgīya-sajyojanāni。指顺益下分界之五种结惑。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。全称五顺下分结。略...(名数)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,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。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:此长者子,曩于福城,受文殊教,展...(术语)巧于论议者。...【忆念】 p1389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:言忆念者,于所观察一切法义,能不忘失;于久所作久所说中,能正随念。...梵语 vajra-kīla。又作四方橛、金刚橛。为密教行法常用法器之一。密教为除障之故,修法时,于护摩坛四隅立柱,并以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
印光大师:恳切至诚,无不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 往生前,预知时至。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,示现一点小病,隔日即...一、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,主要有两种:一是出家戒,二是在家戒。出家戒是为出家众制定的相应戒律,如...
杭州这个地方,实堪称为佛地,因为那边寺庙之多,约有两千余所,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。 最近《越风》社要出关于西...
俗话说:发财不难,保财最难。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,看见发财的人很多,发财以后,有不到五年、十年就败家的,有二三...赞誉或诋毁皆有前因 孟子云,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,孟子此语,极确切,而未明其所以然。佛说一切利,衰,毁,誉...
大家学过《菩提道次第》,知道从修行上,根据各人发心的不同,也可以说根器不同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种士夫,下士夫注...
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,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。慧眼是断除见思烦恼,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就会具足慧眼。慧...经常上火的人,请看看以下降火的几种食疗方法: 胃火炽盛则痘痘长、牙龈肿、口角烂;肝火炽盛则头痛头晕、睡眠不稳...
超一切种无所有处
【阿毗达磨辞典】
超一切种无所有处者。谓彼尔时。于无所有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。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。云何非想非非想处定加行?修何加行。入非想非非想处定。谓于此定初修业者。先应思惟。无所有处为粗苦。障次应思惟非想非非想处。为静妙离。余广说如空无边处。
上篇:不知言知 | 下篇:不作意 |
梵语 mahāyānātiprativāhanārtha。又作回心向大。意即回转小乘之心而趣向大乘心,以求无上菩提。小乘唯求自利...
舍六尘
无分别智
五重唯识观
说戒心念法
微若布罗迦
步步声声念念
五下分结
一百一十城
论匠
忆念
四橛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
【推荐】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
戒律与生活

弘一大师: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

发财不难,保财最难
赞誉诋毁皆有前因

要想达到最高境界,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