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翻译名义集 > 正文
(杂名)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,敬史君碑,建七层之宝刹。钮树玉说文新附考。谓古无塔字。宝刹即宝塔。其说极精。南...Hongmingji 佛教文集。14卷。南朝梁僧祐撰于天监年间。书首自序云:道以人弘,教以文明,弘道明教,故谓之《弘...(?~1001)中印度人。原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。宋朝开宝六年(973)来中国,初住漉州蒲津,译出圣无量寿经、七佛...与生俱起之诸惑。如俱生之我执、俱生之法执、俱生之烦恼障、俱生之所知障等。据大乘百法明门论列举六种与生俱起之惑...(术语)就有无之义立四句而分别之时,第一句曰:有而非无,是有句也。第二句曰:无而非有,是无句也。第三句曰:亦...六种阿罗汉之一,九无学之一。即得阿罗汉果,于己所证得之法,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。[俱舍论卷二十五](参阅“九无...(名数)一精媚鬼。于半夜子刻,变化为子鼠等精灵厌媚坐禅之人者。或作少男少女老病之形及可畏等相。此时禅人各识其...(杂名)从手出财宝,名宝手。维摩经佛道品曰: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。...【诸天所受乐】 p1350 瑜伽四卷十四页云:复次诸天受其广大天之富乐,形色殊妙,多诸适悦。于自宫中而得久住。其身...指空、无相、无作之三三昧。空三昧,即与苦谛之空、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;无相三昧,即与灭谛之灭、静、妙、离四行...又名六尘,即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因此六法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所对之境,故名六境。...(龙藏本)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僧伽吒经...从前,印度有座寺院,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。城里,有四个居士对于道人的修行十分景仰,他们固定到寺里请法,...前日去参加一个婚礼(天主教仪式),神父在弥撒当中, 用一张一百元纸钞作了个比喻,我自己听了,想跟大家分享一下。...
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,他已经吃惯肉,很多人不吃肉就不能吃饭,再加上受世间一些观念的影响。现在很多观念...
实则神即是物,物即是心,心亦是神,然神亦非神,物亦非物,心亦非心。佛明三界(宇宙)本无一法(事物)建立,皆是...问: 身边至亲人如父母,十分抵触修学佛法,读诵礼拜食素等,应如何随顺他们不让他们起烦恼心甚而谤法,同时还能继...民间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当务之急,文革法难之后,佛法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,民众仅仅是从电影、小说中了解一些佛教的...问: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,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集,可否往生? 大安法师答: 你只要深信切愿念佛,本身就是在...有近来发生许多的社会事件,都是由于当事人的情绪失控,而铸成了大错,令人感到相当惋惜。其实每个人都会生气,但表...
那
【翻译名义集】
【那】秦言不。大品云:那字门,诸法离名性相,不得不失故。论曰:即知一切法,不得不失,不来不去。华严唱那字门,名得无依门,名得无依无上。疏云:那者,诸法无有性相,言说文字,性相双亡,故无依。能所诠泯,谓无上。
上篇:遮梨夜 | 下篇:逻求 |
禅林用语。即师家提出质问以试验对方之境地。碧岩录第四十一则(大四八·一七九上):“药忌何须鉴作家?(若不验过...
刹即塔字
弘明集
法天
俱生惑
有句
护法阿罗汉
三种鬼
宝手
诸天所受乐
实相三昧
六境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竿影见佛法
婚礼上的一百元纸钞

为什么现在众生的怪病越来越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