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三种粗重】 p0177 瑜伽七十三卷八页云:其最后乘,要经三种无数大劫,方可证得。依断三种麁重别故。何等名为三种...凡八卷。清朝孙治撰,徐增重编。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。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县西湖灵隐山,其呼猿洞与冷泉亭乃钱...(术语)三土之一。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。申言之,即变化身之住土也。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。如娑婆者为秽土之化...(术语)以醍醐灌人之顶。喻输入人之智慧也。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。顾况诗曰: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...【受所引色】 p0729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:受所引色者:谓无表色。...指僧徒聚于其间研学或议论之学林。又作栴檀林、檀林、谭林。法海经(大一·八一八上):“此如来之座,贤圣之会,度...【四种声闻】 p0435 瑜伽八十卷五页云:云何名为四种声闻?一者、变化声闻。二者、增上慢声闻。三者、回向菩提声闻...羯磨疏·诸众安居篇:“出界行法,律中有五:初受日出法;二、命梵移法;三、和护余缘;四、受出逢难;五、无缘经难...【三种聪慧相】 p0197 瑜伽五卷十六页云:又聪慧者有三种聪慧相。一、于善受行。二、于善决定。三、于善坚固。复有...烦恼好比种子,由烦恼而生的苦报好比是果实,断此能生苦报的烦恼,谓之子断。...(术语)三善知识之一。同心行道之人也。止观四曰:切磋琢磨,同心齐志,如乘一船。互相敬重,如视世尊,是名同行。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金光明最胜王经...五祖大师弘忍,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,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禅师,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,道信禅师嫌他年纪太大,不...
《六祖坛经》有一句话说: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。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,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!、那个人...
云何菩萨乐行惠施?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。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?说这个菩萨是一个喜欢布施的菩...
这个用功人啊,说起来也明白,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。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,得有圣境,有功夫上的境界。 但是还有一...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 这本《什么是佛法》是张澄基博士在美国佛教会的演讲词,(张澄基博士应该是往生了),由...
念佛求生净土一法,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,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。诸大乘经,皆启斯要。净土三经,专明其致。...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,不论他信不信佛,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,多多少少,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。相对地,中...《律海十门》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云: 一日夜不晚黄昏食,若过中食界限,乃至明日东方日出之间,于干饭、饼饽汤面等...
邪行真如
【法相辞典】
【邪行真如】 p0672 瑜伽七十七卷八页云:五者、邪行真如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。
上篇:邪见业道 | 下篇:邪行八相 |
【业感缘起】 四种缘起之一。谓世间一切现象与有情的生死流转,皆由众生之业因所生起。小乘诸宗派皆持此说,尤以说...
三种粗重
武林灵隐寺志
化土
醍醐灌顶
受所引色
谈林
四种声闻
安居出界法五种
三种聪慧相
子断
同行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五祖投胎拜师

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

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「乐行惠施」

这种境界并非功夫,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
慧律法师《什么是佛法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