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亦名:迦絺那衣守衣人 子题:持迦絺那衣比丘 行事钞·自恣宗要篇:“明持衣人。(一、十诵)十诵云,守衣人,具不爱...(杂语)先言迹门十妙之次第。实相之境。非佛天人所作。本自有之。非始于今,故居最初。既迷,故起惑。解理,故起智...于我国,指儒教、道教、佛教。于日本,则指神教、儒教、佛教。 p1233...(术语)Pratideśayāmi,梵语,布萨说戒之具名也。玄应音义十六曰:布萨是讹略也,应言钵啰帝提舍耶寐,此云我对...【散乱对治】 p1172 显扬三卷十六页云:散乱对治者:谓于前八妙法行中,方便修习;或复于余定地善法,方便修习。...【住热光】 p0660 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:住热光者:能修懈怠对治法故。...【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有想论】 p0652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二页云:依第三见,建立第三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有想论。...【希求由三门转】 p0707 瑜伽二十七卷二十一页云:又卽彼爱、亦名希求,亦名欣欲,亦名喜乐。卽此希求,由三门...经纶中说,佛世时在印度总共有九十六种的外道。华严经说: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,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。...(杂语)谓五参日与朔日十五日也。皆有上堂。见象器笺三。...(术语)不同之论义,有反于正法与杂多之二义也。杂阿含经三十四曰:给孤独长者,于外道精舍,伏彼异论。成实论二曰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
古印度时,有一位比丘,从远处见到满愿子(即富楼那尊者)将坐具置于右肩上进到园中,比丘立即到舍利弗尊者面前说道...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。 最后一节课,老师说要考试。三道题目都很简单,老师笑眯眯地说,记得父母生日的...
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,只想到一件事,就是痛苦跟快乐,如何离苦得乐,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,我们想要找...
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,更要正精进,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,则会与道相违,导致不良的后果。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...《论语》有曰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初读此句,并无什么特别感受,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:当父母还健在的时...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,无尽广阔的荒野中,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。突然,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,散落着一块块白...
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:研真穷妄名之为学。盖能深造自得,则左右逢其源。那么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,就是研真穷...曾有人问我说:「习禅已经十多年,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,究竟如何才能进步?」 我说:「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,也觉得没...
我及世间皆常住见
【法相辞典】
【我及世间皆常住见】 p0650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三页云:诸有此见,我及世间,常恒坚住,无变易法,正尔安住。此边执见,常见摄;见苦所断。此边执见常见摄者:显彼自性。见苦所断者:显彼对治。广说如前。彼等起云何?谓有外道,或因不正寻思,或因得定,或因恶友,而起此见;如前应知。然彼所执我及世间,皆非常住。实我我所,不可得故。现见一切有情世间器世间物,有转变故。因缘生故。诸有生者,一切皆当有灭坏故。不应执我及世间常。恒坚等言,皆显常义。
上篇:我执皆缘五取蕴起 | 下篇:我有边死后有想论 |
【为他所胜】 p117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:为他所胜者:谓与未生功能生相违故。...
迦絺那衣持衣人
十妙生起次第
内外三教
钵啰帝提舍耶寐
散乱对治
住热光
我亦有色亦无色死后有想论
希求由三门转
九十六种外道
五旦望
异论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
知见清净得证涅槃
人生的三道题目

把自我意识放下,跟着愿力走

修行人的三大精进
敬老养老是福气
【推荐】人生的真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