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纶中说,佛世时在印度总共有九十六种的外道。华严经说:“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,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又作剃发。即出家归依佛门,须剃除须发,其后亦须按时剃净。净发之法,据四分律卷五十一载,比丘之须发皆应剃净,长...(术语)谓净土论所说女人,根缺,二乘之三体与名也。...(术语)凡夫爱著于五欲,如渴而爱水也。维摩经方便品曰:是身如炎,从渴爱生。注曰:肇曰:渴见阳炎,惑以为水。爱...出离尘俗。即出离烦恼之尘垢。引申为出家之意。同义之语有远尘、离尘、出俗、离俗等。又如:愿遂出尘、意欲出尘、有...亦名:草覆地释名 行宗记释云:“法药如草,久诤如泥,从喻为名。注中,两众各一上座,先令彼众伏地,上座白忏,此...宋、元时代之儒释道三教调和论者,为三教关系史上极受瞩目之学者。其主张儒教系端正纲常,示明人伦,而有功于天下;...(名数)一五戒,二八戒。佛为在家而信佛道者制此二戒。五戒为尽形寿之戒,故但禁邪淫。八戒为一日一夜之戒,故总禁...云何烦恼增上所生诸业?谓若思业若思已业,总名业相。又有五种业,一取受业,二作用业,三加行业,四转变业,五证得...(书名)具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,二卷,唐不空译。解释密部之理趣经。...画题,佛传画之一种。为佛陀随婆罗门学者,于山中修苦行之像。画像中之佛陀,两眼下陷,肋骨明晰可见。 p3945...四禅(梵 catvāri-dhyānāni),又作四静虑、色界定。即色界天之四禅。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,合之而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,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《宗本》《物不迁》等四论。但末代弘经,允属四依...
一、主敬: 整齐严肃,无时不惧。无事时心在腔子里,应事时专一不杂。清明在躬,如日之升。 持神敬肃:衣冠外貌保持...
放下,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,则为人中天,若人无悲心,是则常贫穷,若人柔软心,调伏如真金,若悲在心中,此宝无穷...
出家众和在家众,从禅宗的角度来看,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。只要你肯下功夫,出家人可以开悟,在家人也同样可...
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。这句话一点不假。说我现在很痛苦,我改变一个环境。其实你错了,你环境改变不了的,因为...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,对自己的优点要谦虚,对自己的缺点则要改进,如此才能提升自己,并迈入...
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,或者是忏悔,或者是礼拜,或者是供养。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,不是你供养很多了,一支香也...
我若成正觉,立名无量寿,众生闻此号,俱来我刹中。 这个名是假名。用这个假名,里面要含摄实相的功德、度化众生的...问: 在家居士破五戒,复又忏悔,命终往生,能否超越下品中生? 大安法师答: 你可千万不要抱这个侥幸的心理。在家...
九十六种外道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九显一密 | 下篇:十心 |
(菩萨)译曰光世。可洪音义二下曰:盖楼亘,此云光世菩萨也。案盖为廅之误。观世音菩萨之音译。...
净发
三三品
渴爱
出尘
如草布地释名
刘谧
在家二戒
烦恼增上所生诸业
理趣释
苦行释迦
四禅八定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【大藏经】肇论

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

问一声汝今何处去,望三思何日君再来

居士修福的重要性

心境决定你的处境
圣严法师《永远的功课》

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,究竟叫你干什么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