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、元时代之儒释道三教调和论者,为三教关系史上极受瞩目之学者。其主张儒教系端正纲常,示明人伦,而有功于天下;道教崇尚清虚无为;佛教则舍伪归真、自利利他;故儒释道三教各有意义及任务,缺一不可。著有三教平心论二卷,书题“静斋学士刘谧撰”。书中力驳欧阳修、朱熹、程明道、程伊川等宋代儒者之排佛论,而主张三教调和。 p596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杂名)戏伎名。梵网法藏疏六曰:波罗塞戏,是西域兵戏法,谓二人各执二十余小玉,乘象或马,于局道所争得要路,以...亦名:离间语戒制意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(波逸提)两舌语戒三。夫同住和合,义无乖别。专构(构)私屏,传彼此...Jushe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典。全称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。印度世亲著,玄奘译,30卷。相传世亲早年尚未信仰大乘...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之体质的意思。维摩经说:若过去生,过去生已灭;若未来生,未来生未至;若...佛世时,提婆达多立五种邪法,与佛陀所说教法对立,以分离听闻佛陀说法之僧众;受提婆达多所离间破坏之人,称为五法...【奢他】 此云谄曲。罔冒他故,矫设异仪,曲顺时人。...(术语)又云三际。过去现在未来也。世者迁流之义。有为之事物,一刹那之间,亦不止,生了直灭。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...(人名)又作救婆俱婆罗门。日本内外之典。举随求陀罗尼经之功德,其中屡引此名。按随求经有二译:一为不空译,二卷...此二种信有三,即:(一)信解与深信。(一)信解,又作解信,梵语 adhimukti,音译阿毗目底。即明见是理,心无疑虑之意...(名数)无著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,名摄大乘论。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,梁真谛,唐玄奘,各翻译之...【毗奈耶】 p0862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:毗奈耶者:随顺一切烦恼灭故。 二解 世亲释一卷五页云:犯罪故,等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普贤行愿品...
从佛教的角度来讲,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,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。《罗云忍辱经》云:忍之为明,愈于日月。龙象之...佛言:天下有五难:贫穷布施难、豪贵学道难、制命不死难、得覩佛经难、生值佛世难。 这一章讲天下有五难。 「贫穷布...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,既没有儿女,也没有谋生的技能,羸弱多病,只好乞讨过生活。他们不仅家贫如洗,连居住的地方都...
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学习过龙舒居士的净土文。再读一遍,它的感受又不同的,就觉得真正地能够认识了自己。你看有些人,...
信,有四种层次:一、初信;二、正信、三、深信;四、证信。 一、初信 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,或者是...问: 关于执著这个词,应该怎样理解? 大安法师答: 执著这个词,它主要是对于我们业力凡夫而言:对这个世间的一切...佛陀在世时,有一段时间住在竹兰园精舍,比丘们则散居在山洞或树下,各自用功修行。 有一天,一位拘那罗那先比丘,...
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,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。过去如是,现在如是,未来无量还如是,所以真理只可...
刘谧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刘遗民 | 下篇:刘铁磨 |
(经名)四阿含经或五阿含经之一。杂集不摄于其余之阿含经者。宋求那跋陀罗译。五十卷。此外有别译杂阿含经十六卷,...
波罗塞
两舌语戒制意
俱舍论(Abhidharmakosa-sastra)
三世不可得
五法人
奢他
三世
俱缚婆罗门
二种信
五摄论
毗奈耶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
【推荐】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
圣严法师《天下有五难》
粒米大如山

肉体不过是幻化的因缘,为什么要贪著

佛法四种层次的「信」
「执着」应该怎么理解
比丘与毒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