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解 世亲释一卷五页云:犯罪故,等起故,还净故,出离故;应知名毗奈耶。此中犯罪者:谓五众罪。等起者:谓无知故,放逸故,烦恼盛故,不尊敬故;而犯诸罪。还净者:谓由意乐,不由治罚。如受律仪。出离者:有七种。一、各各相对,说悔所犯。二、誓受治罚。谓授学等。三、等有妨害,先制学处;后由异门、还复开许。四、别更止息。谓僧和合,还舍所制。五、转依。谓苾刍苾刍尼、转男女形故;舍不共罪。六、由真实观。谓作殊胜法嗢柁南诸行相观。七、由法尔得。谓由见谛,法尔得无小随小罪。应知毗奈耶、复有四义。一、补特伽罗故。世尊依彼,制所学处。二、制立故。谓告曰彼补特伽罗所犯过已,大师集僧,制所学处。三、分别故。谓制学处已;更广解释先所略说。四、决择故。谓于此中,决判所犯、云何有罪,云何无罪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指守护佛法之天界善神,如梵天、帝释天、四天王(持国天王、增长天王、广目天王、多闻天王)等。 p1358...(衣服)死人所被之衣也。比丘衣料之一。五种衲衣之一。...梵语 navā?aiksāh。即无学位之人有九种优劣差别,又作九种阿罗汉。自己之所作成办,无复修学之位,称为无学位,谓...又称横五师。为“异世五师”之对称。系指佛陀入灭后之百年左右(即阿育王时代),同时出自异世五师之第五优婆鞠多门...结与解。结者为烦恼所缚,解者解脱烦恼而得自在。...(名数)有二种:(一)眼等之五根:一眼根,生眼识者。二耳根,生耳识者。三鼻根,生鼻识者。四舌根,生舌识者。五...谓佛正觉之智,清净如莲华,故称道华。道,佛果之名。又指佛正觉所成就住持净土之众宝莲华,与“正觉华”同。 p565...【四谛自性】 p0439 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五页云:问:如是四谛自性云何?阿毗达磨诸论师言:五取蕴、是苦谛,有漏因...(术语)修因得果,果在因之上故谓为果头。与果上同。四教仪集注下曰:修因克果,果在于上,故曰果头。...(术语)表诠一个之义理者为一句。唯识论二曰:名诠自性,句诠差别,文即是字。俱舍论五曰:句者谓章,诠义究竟,如...【因有三相】 p0592 因明入正理论云:因有三相。何等为三?谓遍是宗法性,同品定有性,异品遍无性。云何名为同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,常修梵行,至成佛道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 ...
末学学佛已有几年,先是学禅宗,近来才开始修净土。 末学所在的地方,一南一北有两大禅宗祖庭,禅宗氛围浓厚。不但...
问: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,凡夫劣弱,云何可到。 答: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。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。但使众生净土...
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只国,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。 当时,庵罗女听说世尊于庵罗园净住说法,便装饰穿戴得十分...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,经常游戏于亭台楼阁中,享受天上最胜的尊荣富贵;天女们前后围绕,歌舞作乐,欢喜嬉戏。他们互...
为什么要求生净土?第一,人身难得,要求究竟的解脱。第二,在解脱的方法当中,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,要靠自力,我们...《三字经》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,一个是为子三迁其居的孟母,另一个就是这位了:窦燕山,有义方,生五子,名...
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,我倒有个隐忧,担心大家被缠住了。 我是在推广禅修,可是,假如大家对禅没有正确的认识...
毗奈耶
【法相辞典】
【毗奈耶】 p0862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:毗奈耶者:随顺一切烦恼灭故。
上篇:施五种补特伽罗皆得现果 | 下篇:毗奈耶事摩怛理迦 |
(杂语)愚痴与我慢。起信论曰:远离痴慢。...
天部善神
死人衣
九无学
同世五师
结解
五根
道华
四谛自性
果头
一句
因有三相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善业不能改变烦恼,但善根不一样

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

西方路遥如何能至

正智正念随缘住
「佛顶尊胜陀罗尼咒」的故事

为什么要求生净土
多行善事必有善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