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六卷七页云:云何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?谓行差别故;建立七种补特伽罗。谓若贪增上补特伽罗,名贪行者。若瞋增上补特伽罗,名瞋行者。若痴增上补特伽罗,名痴行者。若慢增上补特伽罗,名慢行者。若寻思增上补特伽罗,名寻思行者。若得平等补特伽罗。名等分行者。若薄尘性补特伽罗,名薄尘行者。如彼卷七页至十页广释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欲明世界,先释世界之义。世界者,时间、空间、二者是也。世者时之异名,迁流之义,为过现未时之迁行也。界为东、西...为法而碎其身、粉其骨之谓。证道歌(大四八·三九六下):“粉骨碎身未足酬。”经中多处载有为法粉骨碎身之例,粉骨...(术语)不同之论义,有反于正法与杂多之二义也。杂阿含经三十四曰:给孤独长者,于外道精舍,伏彼异论。成实论二曰...(一)简约、要约之意。 (二)就、于之意。例如论废立之时,以根机为标准而规定者,称为“约机废立”;由法之胜劣而规...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五缘成犯:一、身自不能离恶,二、贤达以法劝喻,三、拒劝反陵于人,四、众僧以法晓诲,五、...【行无上】 p0608 集异门论十六卷四页云:云何行无上?答:如世尊说:苾刍当知;如有一类补特伽罗,或调象行。...【极欢喜住菩萨受生】 p1199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五页云:又住于此,在在生处,多作轮王;王赡部洲,得大自在。远离一...正等觉无畏者,谓依止静虑由自利门,于一切种所知境界正等觉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,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。如经言...【转变】 p1407 此十八变中之转变也。瑜伽三十七卷三页云:转变者:谓佛菩萨,依定自在,若于其地,起水胜解;卽令...(术语)又谓之不动九彻。不动明王之利剑,周围有九个火焰。表九彻也。九彻者,显三界九地惑障尽灭,成十地满足之佛...(术语)大觉之道。正觉之大道。维摩经佛国品曰:始在佛树力降魔,得甘露灭觉道成。肇注曰:大觉之道,寂灭无相,至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学佛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互相尊重、彼此和睦,这也是佛陀教育弟子们的重要课题长幼有序。 佛陀在世时,常在恒河的两岸...
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,只想到一件事,就是痛苦跟快乐,如何离苦得乐,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,我们想要找...
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,更要正精进,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,则会与道相违,导致不良的后果。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...一位从年轻时代就以帮人按摩维生的盲眼阿婆,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,有一天她带着积蓄到镇里找水电行的老板。 陈老板...《论语》有曰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初读此句,并无什么特别感受,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:当父母还健在的时...
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:研真穷妄名之为学。盖能深造自得,则左右逢其源。那么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,就是研真穷...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,玄奘新译为观自在,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。中国每略称为观音。菩萨,简单说,就是上求下化的...
安居又作夏安居、雨安居、坐夏、夏坐、结夏、九旬禁足、结制安居。 在印度,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,佛陀乃订定四月...
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
【法相辞典】
【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】 p0609
上篇:行无色不还非善士趣 | 下篇:行时住时正知而住有四种业 |
累积多数习惯,谓之数习;由数习所成之力,称为数习力。又作串习力、习力。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(大三一·七五...
世界界说
粉骨碎身
异论
约
恶性拒僧违谏戒犯缘
行无上
极欢喜住菩萨受生
正等觉无畏
转变
九彻
觉道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舍利弗露宿记

把自我意识放下,跟着愿力走

修行人的三大精进
人格者
敬老养老是福气

研真穷妄名之为学
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