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五卷六页云:问:行无色不还,于行色界不还,有五事胜。谓界胜、地胜、断烦恼胜、损减蕴胜、三摩钵底胜。何故不立为善士趣?答:应说而不说者;当知此义有余。有说:若粗现易了;立善士趣。彼不显了,是故不说。有说:佛为劝诱未离欲界多过患处染圣者,令速离故;说行色界不还为善士趣。不为劝诱未离色界少过患处染圣者,令速离故;不说行无色不还为善士趣。有说:若有色身,依有色处,有来去等寂静威仪,可令他知是善士者;立善士趣。行无色者,无如是事;故不立善士趣。有说:若处、有五不还,可施设七善趣者;立善士趣。行无色不还,不具五种,不可施设七善士趣;是故不说。有说:若彼界有惟圣者生处;立善士趣。无色界不尔。有说:若已得杂修静虑,虽退而不失静虑者;立善士趣。行无色者不尔。有说:若界、已离不善士法,有诸善士往还谈论;于是界中、立善士趣。无色界不尔。故不立善士趣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俱肥罗,梵名 Kuvera,或 Kubera,意译为不好身。又作鸠鞞罗天、俱尼罗天、俱尾罗天。四天王之一毗沙门天之本名,或...(术语)异于正理之种种邪智也。大疏九曰:勿生于异慧。(中略)异慧是分别妄想之慧。...【引发分别】 p0377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。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。 三解 显扬七卷十三页云:引发分别者:谓...【现法受业】 p0953 如现法受业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六十卷十二页云:略由三因缘故;成现法受业何等为三?一、田广大故...日本镰仓中期以来于和歌山县高野山金刚峰寺所开版之佛典,近代称为高野版。现存最古之遗典为建长五年(1253)之三教...比喻不理解真实而追求幻想。为首楞严经卷四所载之譬喻,室罗城有一狂人演若达多,不见其头而于镜中认其头中之眉目。...(术语)九品之莲台。谓弥陀之净土也。释门正统八曰:修三福业,想像九莲。...【证净】 p1438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六页云:为依何义,立证净名?如实觉知四圣谛理,故名为证。正信三宝及妙尸罗,皆...(术语)无妄念也,即正念之异名。三慧经曰:问曰: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?报曰:一者谓无意无念万事自毕,意有百念万...(名数)女人愿求,好爱之六种欲也。一色欲,二形貌欲,三威仪欲,四姿态欲,五言语欲,六音声欲,七细滑欲,八人相...梵语修多罗,华译为契经,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,下契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。又是线义,即贯串佛所说的法和道理,以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,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,...无量义经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
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: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,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烦恼也特别的粗重,烦恼它会产生一种干...
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,事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询问戒子,此一系列问题总称为遮难。本文参照道宣律师...微观人间片段,以小见大,说浮生,道世情,情到深处有大悲。 中古世纪的时候,印度有一位国王,因为长得实在太矮,...
我刚出家的时候,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: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。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,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,众善...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,拥有世人欣羡的富贵、名位,但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,这一切他都...
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进行舍利分拣 将初步拣出的净慧长老舍利供奉于灵堂内供信众瞻礼 净慧长老舍利子 5月1日,黄...
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,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,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。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...
我们看《阿弥陀经》说,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,无量无边阿僧祇劫。阿僧祇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,就是,反正成佛...
行无色不还非善士趣
【法相辞典】
【行无色不还非善士趣】 p0609
上篇:行蕴建立有三种 | 下篇: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|
梵语 pippala,巴利语 assattha。意译吉祥。略称毕钵树。其果实称为毕钵罗,故称毕钵罗树,为产于中印度及孟加拉之...
俱肥罗天
异慧
引发分别
现法受业
高野版
迷头认影
九莲
证净
无念
女六欲
经
【大藏经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无量义经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
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

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
矮国王

【推荐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,这才是重点
「舍」时的心念

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初拣出血舍利

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