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一页云:问:何等人可退,何等人不可退耶?答:有人信他,随他意欲,而入圣道。有人自信,随自意欲,而入圣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不思量观察得失而入圣道。有极思量观察得失而入圣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人因力,加行力,不放逸力,皆不广大。有人三力悉皆广大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信为先,而入圣道。有慧为先,而入圣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奢摩他为先,而入圣道。有毗钵舍那为先,而入圣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行止行。有行观行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多爱乐希求于止。有多爱乐希求于观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止增上。有观增上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止熏心,依观得解脱。有观熏心,依止得解脱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得内心止,不得增上慧法观。有得增上慧法观,不得内心止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乐习定,不乐多闻。有乐多闻,不乐习定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乐自利,不乐利他。有乐利他,不乐自利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随信行种姓。有随法行种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钝根者。有利根者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缘力入道。有因力入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外支力入道。有内支力入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从他闻法力入道。有内正思惟力入道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有无贪增上。有无痴增上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复次契经中说:人有四法,能多所作。一、亲近善士。二、听闻正法。三、如理作意。四、法随法行。初二法增上者可退,后二法增上者不可退。复次有心善解脱,慧不善解脱。有慧善解脱,心不善解脱。初人可退,后人不可退。有作是说:有心善解脱,慧不善解脱。有慧善解脱,心不善解脱。此二人可退。有心善解脱,慧善解脱。此人不可退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得对治】 p0994 雑集论七卷十页云:得对治者:谓未生者、令不生故;已生者、令断故;得对治道。为令未生已生烦恼...【不染污分别】 p0331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:不染污分别者:若善、若无记。谓出离分别,无恚分别,无害分别。或随与一...子题:香为佛使、持香迎僧之缘、迎僧之缘、佛使、行香缘 行事钞·讣请设则篇:“增一云,有设供者,手执香炉,而白...全一卷。印度陈那撰,唐代义净译。又称正理门论、理门论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。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。本书与玄奘所...【五因】 p0251 杂集论一卷六页云:所造者:谓以四大种为生依立持养因义。卽依五因,说名为造。生因者:卽是起因。...一法智 二比智 三他心智 四世智 五苦智 六集智 七灭智 八道智 九尽智 十无生智 十一如实智 次三无漏根而...(动物)Mayūra,又作摩裕罗,摩庾啰。译曰孔雀。大威德陀罗尼经曰:摩由罗,此云孔雀。慧琳音义八十二曰:摩裕罗...(杂名)成列之树林也。阿弥陀经曰:七重行树。同经通赞疏卷中曰:七重行树,七重宝树,国中行列,常开异华,更无凋...(名数)修护摩时,从其种类而异其炉形。四种者摄六种护摩中延命钩召二法于增益法中:一息灾者圆。圆形者,水轮之形...【阿罗汉相】 p0777 瑜伽八十七卷九页云:又与四种义相应故;当知是名阿罗汉相。一者、自事已究竟,应作他事义...【出现】 p0480 如生支差别中说。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:出、谓出胎。现、谓婴孩,乃至少年,及中年位。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,一天,有一位年轻的比丘请问佛陀道: 佛陀!像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五百人出家,她...
皮袋歌。歌皮袋。空劫之前难名状。威音过后成挂碍。三百六十筋连体。八万四千毛孔在。分三才。合四大。撑天拄地何气...
我们都知道,修行其实就是修心,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,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、提得起、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。当下...在人生路途上,我们假如能好好把握时间,善用良能与人结善缘,那就不至生死迷茫而任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荆棘所刺伤。同...莫学驰求者,终日说菩提!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,你千万不要学那个心向外驰求的人,驰就是奔驰,像野马一样没有笼...
原文: 一曰慎独则心安: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。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,以为善去恶,则谓之自欺。方寸之自...
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。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,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,如忏摩;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,如布萨...大家都很熟悉《三宝歌》,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《三宝歌》声中拉开帷幕。唱《三宝歌》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...
可退不可退
【法相辞典】
【可退不可退】 p0524
上篇:可施助劳语 | 下篇:可救及不可救 |
(菩萨)仁王经所说之五大力菩萨也。...
得对治
不染污分别
行香缘起
因明正理门论
五因
十一智
摩由罗
行树
四种炉形
阿罗汉相
出现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

虚云老和尚《皮袋歌》

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
好好运用这一生
妙华法师:莫学驰求者,终日说菩提

曾国藩的日课四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