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五卷十六页云:云何施者:谓由净信而行惠施,由正教见,而行惠施;由有果见,而行惠施;由极殷重,而行惠施;由恭敬心,自手行施,而不轻慢;应时而施,济他要用;不损恼他,而行惠施;如法平等,不以凶暴,积集财物,而行惠施;以鲜洁物,而行惠施;以精妙物,而行惠施;以清净物,而行惠施。由此自他俱无有罪。数数惠施,制伏悭垢,积集势力而行惠施;先心欢喜而行惠施。于正施时,其心清净;施已无悔。如是而施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又作首罗比丘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本经为英国学者史坦因(M.A. Stein, 1862~1943)所搜集敦煌出土古...【十地经论】 印度瑜伽行学派的重要典籍,世亲论师著,凡十二卷,北魏菩提流支、勒那摩提等合译。《十地经论》是解...(一)为佛之异称。心体无污染称为净,对境不迷称为觉。佛,梵名 Buddha,意译为觉;佛之体清净本然,故一般以净觉为...(术语)【又】,密教之释义,一者一实之理,于初地菩萨之位,先得净菩提心,自此一实,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。乃至...(杂语)梵语。译言清净也。宝性论云:一自性清净,谓性净解脱。二离垢清净,谓障尽解脱。见翻译名义集。...又作恶戒、恶律仪。谓立誓行杀生等恶业。不禁身、语之恶,系颠倒之戒律,故称不律仪。能发恶之无表色。俱舍论卷十五...亦名:制教轻重意 子题:制教本怀 行事钞·序:“第二,制教轻重意。(一、叙教难裁)轻重两意,裁断实难。何者?原...【见灭所断烦恼部】 p0644 品类足论七卷八页云:见灭所断烦恼部云何?谓有烦恼部,随信随法行灭现观边忍所断。...【无间入诸等至】 p1077 瑜伽十二卷四页云:复次云何无间入诸等至?谓如有一、得初静虑,乃至有顶。然未圆满清净鲜...(术语)圣者正也。发无漏智而证正理之人曰圣者。三乘之见道以上也。华严经六十二曰:唯愿圣者,广为我说。...谓人的寿命有一定之数。又作定命。人之寿命在增劫与减劫时有相当之不同,于增劫时,每百年增一岁,最长增至八万四千...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弥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, 无量寿佛世希有; 能灭无始亿劫业,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若人能以微妙心...
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是无明的人,是愚痴的人,是糊涂的人,是迷惑颠倒的人。 不论他们有怎样的...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。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。赫拉克利特说: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。孔夫子在...在竞争激烈、分秒必争的压力下,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相对提升。但在不稳定的环境中,突发情况日益增多,受到内在和...
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,就是一门深入。 有很多人,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人,一入佛门,本能地就想博览众...问: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,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,是否就不能往生呢? 大安法师答: 往生的条件是信...
一。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 《坛经》中记载,昔日六祖慧能听闻《金刚经》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言下大悟道:一切万法不...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,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,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。有一天,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,临行...
印光大师:恳切至诚,无不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 往生前,预知时至。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,示现一点小病,隔日即...
云何施
【法相辞典】
【云何施】 p0390
上篇:云何 | 下篇:云何求闻正法 |
又叫做八斋戒、八关斋、八支斋、简称八戒。 一、不杀生,不杀有生命的动物; 二、不与取,不取他不与之物;...
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
十地经论
净觉
一生补处
波沙提迦
不律仪
行事钞制教轻重意
见灭所断烦恼部
无间入诸等至
圣者
定寿
【大藏经】净土五经日诵集要(净宗早晚课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
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
三法印
争取时间,活在当下

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
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

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
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