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八卷十四页云:菩萨云何求闻正法?谓诸菩萨、于善说法,应当安住猛利爱重,求闻正法。如是略说于善说法安住猛利爱重之相。谓诸菩萨、为欲听闻一善说法,假使路由猛焰炽然大热铁地,无余方便可得闻是善说法者;即便发起猛利爱重,欢喜而入。何况欲闻多善言义。又诸菩萨、于自身分及于一切资身众具饮食等事,所有爱重,于欲听闻诸善说法所有爱重,以前爱重,方后爱重,于百分中,不及其一;于千分中,亦不及一;于数分中,亦不及一;于算分中,亦不及一;乃至邬波尼杀昙分,亦不及一。菩萨如是于善说法,深生敬重。常乐听闻诸善说法,无有劳倦,亦无厌足。净信淳厚,其性柔和,心直见直。爱敬德故;爱敬法故;往法师所,无难诘心。有敬重心,无高慢心。专为求善,非显己德。为欲安立自他善根,不为利养恭敬因缘。菩萨具足如是功德,往法师所,无杂染心,无散乱心,听闻正法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十地经论义记】 又作十地义记、十地论疏。隋代慧远撰,凡十四卷。乃注解世亲菩萨《十地经论》之作。本书初反覆说...指比丘以五种邪法求取利养而活命。即:(一)诈现异相,谓诸比丘违反佛之正教,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,令其心生敬仰...二因之一。缘,缘助之义。指一切功德善根能资助智慧之了因,开发正因之性。[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、大明三藏法数...梵语 ?ama-eka-ayana-mārga。(一)乃专心之意,故有一向专念、一向专修之成语。意即一心念佛、修行。 (二)表全然、...指印度正理学派所立之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方式。又作十六句义(梵 soda?a padārthāh)。正理学派以考察十六谛乃...梵语 apatrāpya。心所之名。“无愧”之对称。俱舍七十五法之一,唯识百法之一。怖畏己过,且引以为耻之精神作用。...梵语 bahu-?ruta。即多闻经法教说而受持之意。佛十大弟子中,以阿难尊者为多闻第一。又“五五百年”中之第三五百年...(术语)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贤位。谓为圣胎。因其以自种为因,善友为缘,闻正法而修习长养,至于初地而见道,生于佛...(名数)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贤,初地乃至十地为十圣。贤者发似解而伏惑之位。圣者发真智而断惑之位。于此该收菩萨乘...(名数)智度论三曰:五山中有五精舍。【又】一给孤独园,在舍卫国。二鹫岭,在摩揭陀国。三狝猴池,在毗耶离国。四...凡三十卷。阿毗昙八犍度论之略称。又称迦旃延阿毗昙。迦多衍尼子作,苻秦建元十九年(383)僧伽提婆与竺佛念合译。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?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。 有时候我们会想,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,但是为...一、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,曾感叹说:「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...
像学习无常、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,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,即是: 第一,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,就认为自己懂了,学...
一诚法师,俗姓周,法号一诚,字悟园。1927年农历2月2日出生于湖南望城,1949年6月8日于湖南长沙县(今望城县)黄金...
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,不该死死了、意外发生的,这里有九种。 有病处在没有医生的地方,也没有药。本来你寿命还没...问: 不想念佛,烦躁不安,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,怎么办? 大安法师答: 就是念佛中途会退转,退转得佛号都不想念...念佛法门,最圆满最方便,大家要真信切愿修持念佛,不可见异思迁。 有些人意志不坚定,由佛道转向外道。不知道,外...
【原文】: 令严临终,神识清爽,念佛而逝,可生西方。然无论已生未生,为人子者,固当常为礼拜持诵。以期未往生,...
云何求闻正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云何求闻正法】 p0390
上篇:云何施 | 下篇:文 |
十善戒经说受持八戒斋的人有八种特殊的功德,即不堕地狱、不堕饿鬼、不堕畜生、不堕阿修罗、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...
十地经论义记
五邪命
缘因
一向
十六谛
愧
多闻
圣胎
三贤十圣
五精舍
八犍度论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相状是虚妄的,障碍是自己捏造的
十法界

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

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

念《药师经》专门对治九种横死
不想念佛,烦躁不安该怎么办
念佛须发长远心决定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