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五卷六页云:云何生起止品善法?止品善法者:谓得如是正思择力,攀缘锯喻沙门教授,于怨家所,正修忍辱。又即缘彼,无倒修慈。既由忍慈所摄受故;戒得清净。观戒净故;作是思惟:我今已于大师圣教,微有所作。由是因缘,无所忧悔。无忧悔故;深生欢喜。广说乃至得三摩地。彼于尔时,由静定心,乃至获得第四静虑。此三摩地行拘执故;未能双运无功用转,未善清净。为欲令其善清净故;修如前说四支所摄不放逸行。发勤精进,无有怯弱。乃至广说。彼于后时,第四静虑,清净鲜白。若复为其静定爱味,漂转其心;不能于定正舍而住。于灭涅槃,不观寂静。彼乃依佛或法或僧,深生厌耻。作是念言:我依如来大师佛宝,法毗奈耶善说法宝,无倒修习善行僧宝,为无所得,非有所得;是其恶得,非为善得。于萨迦耶,爱藏而住。于灭涅槃,不观寂静。彼由内心善调柔故;纔生厌耻,便能安住引沙门义平等妙舍。于灭涅槃,能观寂静。生起如是止品善法。所谓忍、慈、尸罗清净,无悔欢喜,广说乃至得三摩地,四支所摄不放逸行,引沙门义,平等善舍,观灭涅槃寂静功德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一)据俱舍论卷十七载,有两种二业,即:(一)引业与满业。六趣各有总、别之二报,如人趣中,所有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...【记说神变】 p0935 瑜伽八十八卷二页云:随顺教授者:谓记说教诫神变所摄。如来随欲记别彼心;由自定意,以三...【具见】 p0823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七页云:问:何故随信随法行者,不名具见?答:若相续中,已具见四谛,已断...(名数)唯识枢要,唯识了义灯,唯识演秘也。唯识枢要辩成唯识论中之要义,唯识了义灯破圆测之邪义,唯识演秘解唯识...【质多耶】 或名质帝,或名波茶。此方翻心。黄庭经五藏论目之为神。西域外道计之为我。此土佛教翻缘虑心。此通...(487~593)我国禅宗二祖。南北朝之僧。河南洛阳人,俗姓姬。初名神光。又作僧可。幼时于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出家,...Buhai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。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,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。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...(杂语)真实之正道也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世尊说实道,波旬无此事。...【大乘二种性】 修大乘菩萨行,必具足无漏菩提种子,此种子有二种,一为本性住种,一为习所成种。本性住种,是无始...行事钞·对施兴治篇:“五分,若不为解脱出家者,不得受请。若坐禅诵经,检挍(校)僧事,并为解脱出家者,听受僧次...(557~640)唐代僧。敦煌人,或传为雍州万年(陕西长安)人,俗姓杜,故世称杜顺。又称帝心尊者、敦煌菩萨。幼年师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(汉传版): 那(na)莫(mo)悉(xi)怛(da)哩(li)野(ye)地(di)尾(wei)迦(jia)南(nan) ...一忌称呼不当。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、法师,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、方丈、禅师。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,...问: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,在时间安排上,有没有先后次第,还是一切交给佛菩萨,一心念佛就行? 大安法师答: 学佛...我们可以这样讲,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,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: 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,他可能...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,是因为生活太紧张,同时物质欲望太高,以致于每天忙碌追求、身心劳顿。长期生活在...在云门寺方丈室后之假石山上,种了不少奇花异草。假石山本是靠后山墙而筑,地下还挖了一水池,约七八尺深,终年从地...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,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。我把这段《要解》念一下,非常重要...问: 何为忏悔。 答: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,痛责悔改,哀求证明,决不复作也。 问: 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,信乎。...1.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,要么辞职不干,要么就闭嘴不言。初出茅庐,往往眼高手低,心高气傲,大事做不了,小事...
止品善法生起
【法相辞典】
【止品善法生起】 p0390
上篇:止息身心粗重 | 下篇:云何 |
菩萨所修之二种忍。(一)生忍与法忍。(一)生忍,又作众生忍。忍,即忍耐之意。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瞋不恼,如慈母爱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