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十二页云:问:苦集灭道、各有何相?胁尊者曰:逼迫是苦相,生长是集相,寂静是灭相,出离是道相。尊者世友、作如是说:流转是苦相,能转是集相,止息是灭相,还灭是道相。复作是说:生依流转是苦相,能转生依是集相,生依止息是灭相,能灭生依是道相。大德说曰:于实有事,建立谛名。谓五取蕴,如从炉出极热铁团,三苦所随,顺苦流转,没在苦海,杂苦而住,如苦合成。犹如铁团,与火合故;火势随逐,极热如火。此五取蕴,亦复如是。与苦合故,如苦合成。故与苦合,是苦谛相。如是苦蕴,从烦恼生,由业转变;诸趣流转,无始相续;故能生转,是集谛相。此烦恼业,究竟离故;于诸趣生,不复流转。故不流转,是灭谛相。修净戒定,正观生灭,能断有因,能证有尽。故能断证,是道谛相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厌背想】 p12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:厌背想者:复有四行。谓于诸行,思惟如病、如痈、如箭、恼害。如病者:谓如...(602?~664)唐代高僧。洛州缑氏县(河南偃师)人,俗姓陈,名袆。世称唐三藏,意谓其精于经、律、论三藏,熟知所...【非有法】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:非有法云何?谓无漏法。...(术语)Dānapati,谓施主也。越为施之功德,已越贫穷海之义也。寄归传一曰:梵云陀那钵底,译为施主。陀那是施,...为禅林中司掌迎送与应接宾客之职称。又作典客、典宾。系西序六头首之一。其居处称为客司或知客寮;于僧堂中,其座位...(术语)檀芍药牡丹等花卉以竹木围其四周者。碧严三十九则曰:僧问云门,如何是清净法身?门云:花药栏。...二种小乘之一。声闻缘觉二小乘,有的人迷执自法,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,名为愚法小乘,一旦了解大乘之理,回心向大...世间的典籍。维摩经方便品说:虽明世典,常乐佛法。...【世第一法释名】 p0513 大毗婆沙论三卷三页云:何故名世第一法?答;如是心心所法,于余世间法,为最为胜,为长为...梵语 ?ūnyatā-drsti。指不承认三世因果之理,或执著于空法而全然否定诸法存在之妄见。据瑜伽师地论卷七载,空见有...【欢喜意乐】 p1464 摄论二卷二十六页云:又诸菩萨、以其六种波罗蜜多、饶益有情;由此所作,深生欢喜;蒙益有情所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有时候我会想,如果我没有做和尚,说不定已经做了木匠。只要我拿起工具做日用品,就会毫无杂念,乐此不疲。做成一件...
回向有三种。 回己向他,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;第二是 回因向果, 将因地当中的修行回向一种最终的目...佛陀时代,有位国王名叫和默处,由于他的国家地处偏僻边境,所以从来都没有见过佛陀、也没有听闻过佛法。这位国王一...
感应有四种:显感显应、冥感冥应、显感冥应、冥感显应,它有这四种。这四种是谈我们宿世的善根和今生的情况。 显感...
若如大火能烧尽一切执著,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,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,金屑虽贵,落眼成翳,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...
渐教,是通过有次第有阶位的方式,根据众生的根机,按其所求所需而设立的一种方法。一个阶次一个阶次,如同阶梯,清...
信仰,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,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,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,值得为之活着,必要时也值得...问: 如果佛性本俱,是过去本俱,是现在本俱,还是未来本俱?还是本来如是,只因一迷一想之间就堕落边离,而失佛性...
四谛何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四谛何相】 p0439
上篇:四谛自性 | 下篇:四谛建立 |
(术语)真如实相等之圆理曰理密。印契禁咒等之三密曰事密。而法华为理密之秘密教,大日金刚等之诸经,为事理俱密之...
厌背想
玄奘
非有法
檀越
知客
花药栏
愚法
世典
世第一法释名
空见
欢喜意乐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从工作中创造人生意义和喜悦

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
国王杀生为佛所阻

感应有四种

「远离颠倒梦想」中的四种颠倒

天台八教丨渐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