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四卷十一页云:又有四种惠舍。或清净,或不清净。三种清净。谓唯自身戒见具足,或复唯他戒见具足,或自及他戒见具足。一、不清净。谓自及他,戒见二种,俱不具足。其清净者,当生善趣,资产丰饶。不清净者,当生恶趣,资产无匮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参悟禅理,称为悟禅。禅理之参悟,或修习实际之坐禅工夫,或从古则公案中参究佛法之玄旨,总之,皆以身心脱落、明心...道以能通为义,正道及助道,是二相扶,能通至涅槃,故名为道。 一、正道者,实观三十七品(已见前文),三解脱...(术语)自他兼利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自利利人,人我兼利。止观五上曰:自匠匠他,兼利具足。...(名数)密教所说。...【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】 p1362 瑜伽五十七卷十三页云:问:若彼诸行,亦有四德相应可得;云何唯观为过失耶?何...【无明于五处所能为障碍】 p1095 瑜伽六十卷十八页云:又此无明、于五处所,能为障碍。一、能障碍真实智喜。二、能...(术语)又曰六方证诚,六方证明。阿弥陀经举六方诸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言。有曰: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,...【捃多】 p0949 法蕴足论一卷八页云:言捃多者,谓蚊蜹等诸小虫类。...子题:贝、齿 资持记·释二衣篇:“ 贝 ,即海虫壳。 齿 ,即兽牙。”(事钞记卷三二·二三·一○)...(人名)优婆鞠多身虽不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然其功德与佛齐,故时人称为无相好佛。付法藏传三曰:大德今者,智慧高...亦名:僧不差辄教尼戒犯缘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论犯五缘:一、佛开说法八敬;二、制白二差;三、不蒙僧命,往集...普贤菩萨行愿赞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生在贫穷人家,有的人会生长在富贵人家?有的人虽然辛劳工作,却赚钱有限;有的人工作轻松,却进财...问: 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,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,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,是否对呢?更深入一点...
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,真正要了解,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的时候,才会会得那个真实义,这叫会须心佛双忘后,日照山川处...
【随所在处。若诸有情。颠狂心乱。鬼魅所著。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。一切皆得心无狂乱。离诸扰...
人生的遭遇,不是好的,就是坏的。在佛法来讲,好的就是顺境,坏的就是逆境。对于顺境和逆境,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...
在修波罗蜜之前,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。 《摄波罗蜜多论》云:俱胝廋他无导盲,路且无知岂入城,五度无...原文 (莲池大师《弥陀疏钞》 先明总者: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则一代时教,总其大意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...
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: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;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;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; 无有羁绊随心所欲行; 不...
四种惠施
【法相辞典】
【四种惠施】 p0433
上篇:四种作意 | 下篇:四种瑜伽 |
亦名:与未受具同诵戒犯缘 子题:口授、书授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五缘成犯:一、是佛说法,二、字句味,三、未受...
悟禅
道谛(二)
兼利
三种轮身
诸行有四德相及离四德相
无明于五处所能为障碍
六方护念
捃多
贝齿
无相好佛
辄教授尼戒犯缘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赞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大寂法师:明白自己今世贫穷或富有的原因
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

到达心佛双忘时,才会会得真实义

遇到鬼魅扰害,应至心念诵供养地藏菩萨

以心境来转逆境

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
大安法师: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