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无所缘】 p105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:六识,意界,及法界摄诸心所法,名有所缘。能取境故。余十色界,及法界摄不相...梵名 Sammatīya 或 Sammitīya,巴利名 Sammitiya 或 Sammiti。小乘二十部之一,或小乘十八部之一。又作三眉底与、...亦名:恐怖戒开缘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不犯者,或闇地无火,或大小便处,谓是恶兽,便怖;乃至行声,謦咳声等,...【净初静虑不断烦恼】 p100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三页云:净初静虑、断何系结?答:无。乃至净非想非非想处、断...【现不现前及俱供养获福差别】 p0958 瑜伽四十四巻二页云:此中菩萨、唯供现前佛及制多,应知获得广大福果。若唯供...(物名)铃之把柄。为五钴之形者。密教之修法,为惊觉诸尊而振之。...(杂名)非正门,有犯罪者则从此门驱出。见象器笺一。...云何执受?几是执受?为何义故观执受耶?谓受生所依色故,是执受义。若依此色受得生,是名执受,色蕴一分,五有色界...(人名)菩萨名。旧称,那伽曷树那,那伽阿周陀那Nāgārjuna,生于阿周陀那下,故名阿周陀那。以龙成道,故字曰龙...(佛名)又曰世饶王。佛名。饶即自在之义。无量寿经存此二名。阿弥陀佛在因位时,于此佛所出家,建四十八愿。无量寿...【阿罗汉有六种】 p0778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四页云:阿罗汉有六种。一、退法,二、思法,三、护法,四、安住法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毗尼日用切要...
原文: 身乃招苦之本,厌乃得乐之基。宿因厚而现善浓,则多劫之重报,转而现生轻受。罹灾戾而猛修持,则娑婆之痛苦...生活中,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。水和空气是平凡的,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;青草和绿叶是平凡的,可只...
问: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?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?或者单靠修止观、念佛进入三昧就可以证悟? 净界法师答:...
《葛藤集》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,于是就拿了一块瓦片在马祖面前磨,马祖大惑不解地问:师父,您...可怜人、同情人、原谅人、爱护人、关怀人等,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。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,无敌就是心中没...从现象上来讲,从缘起上来讲,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意,所以现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,随便说话不可以,你要加...
若不观心内证,法师略有十种过: 一、但外求文解。而不内观修心。释论云。有论而无慧。所说不应受。 二、不融经息诤...3月2日,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,借此机会,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,采访了前来参加...
捃多
【法相辞典】
【捃多】 p0949 法蕴足论一卷八页云:言捃多者,谓蚊蜹等诸小虫类。
上篇:振动 | 下篇:栗呫婆子别如来处 |
前总说修行五位,兹单述四果,金刚经疏云声闻四果。 一、须陀洹果 梵语须陀洹,华言入流,又名预流,即初果也...
无所缘
正量部
怖比丘戒开缘
净初静虑不断烦恼
现不现前及俱供养获福差别
五钴铃
偏门
执受
龙树
世自在王
阿罗汉有六种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毗尼日用切要

【推荐】只要能至心念佛,病没有不痊愈的
平凡决非浅陋

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

她不知佛,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
圣严法师:慈悲没有敌人
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