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一卷七页云:若欲于彼大师有智同梵行所,记别自己所证差别;唯阿罗汉六处胜解,能正记别。谓依三学及以五种补特伽罗。云何名为六处胜解?一、出离胜解。二、无恼胜解。三、远离胜解。四、爱尽胜解。五、取尽胜解。六、心无忘失胜解。云何三学?一、增上戒学。二、增上心学。三、增上慧学。云何五种补特伽罗?一者、异生。处在居家,唯依于信,发生欣乐出离胜解;从境界缚,心求出离。是名第一补特伽罗。二者、异生既出离已;唯依于戒,于诸有情,由身语意,行无恼行。是名第二补特伽罗。三者、异生能断利养及恭敬爱;于现法中,离欲界欲。是名第三补特伽罗。四者、有学已见谛迹。是名第四补特伽罗。五者、无学得阿罗汉。是名第五补特伽罗。当知此中第一第二处所胜解,初学所依。第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二学作其所依。后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三学作其所依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舍无量定】 p0974 法蕴足论六巻八页云:复有一类、舍俱行心、无怨无敌,远离恼害,广大无量,善修习故;想对一方...即福德、智德二者。以此二德为资益己身之粮,得证佛果,故称资粮。(一)福德资粮者,谓布施、持戒等之善根功德,即六...【喻有二种】 p1189 因明入正理论云:喻有二种。一者、同法。二者、异法。同法者:若于是处、显因同品决定有性。谓...三无漏根之一,意即已经知道了四谛的道理之后所发的意根、乐根、喜根、舍根、信根、勤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等之九根...(杂名)须弥山也。金刚顶经曰:妙显山,旧云妙高山。...(一)与不可思议、不可说同义。谓佛之大功德超绝殊胜,非言语所能称赞。 (二)梵语 atulya。古印度十大数之一。据新华...(术语)言有相是空性,而空性是有相也。般若心经曰: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...又作僧帐、僧籍。即僧尼之名籍。亦即记录僧尼之名称及出家得度等事项之簿册。佛祖统纪卷四十开元十七年条(大四九·...(杂名)无疑之信心也,又无垢之净心也。中阿含经四十一曰:清净心尽脱淫怒痴,成就于三明。胜鬘宝窟上本曰:清净心...【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】 p0466 成唯识论七卷三页云:四皆不与第七八俱。义如前说。悔眠唯与第六识俱。非五法故。有...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,属于十七种国土庄严之一。谓庄严极乐净土之种种珍宝皆悉柔软,能令触者得胜乐功德。出于天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法不孤起,起必有由。世间诸事,尚有因像,况无上佛法,岂无因缘耶?今明佛法因缘,有总、有别。总约一代时教,四十...
《地藏经》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。下面我们来讲一下,为什么地藏菩萨要讲这些?也许你们有的人说,他就是用...一个人活在世上,不管家境的贫富,也不管地位的高低,都应该要有一颗惜福的心。要知道福不能享尽,福如果享尽了,后...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,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一切准备就绪,结果等到了机场才发现没有带身份证。 我们永远...
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?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,能够启发道念。他今生通过学习,努力改变自己。什么叫作坏人?他也不...
我们讲开悟的《楞严》、成佛的《法华》,《楞严经》是开悟,《法华经》是成佛。 《楞严经》在找本性的时候,它偏重...
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。在《普门品》讲到妙音观世音,梵音海潮音,胜彼世间音。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...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,就说:这是我的业障重。不仅是遇到了麻烦事,有时明明一帆风顺,只不过事情忙了一点,也会说:...
六处胜解能正记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六处胜解能正记别】 p0310
上篇:六种能障谛现观法 | 下篇:六十二种诸恶见趣 |
(行事)又曰三周忌,三周关,死后三年之忌日也。此日请僧设斋而祈追福。...
舍无量定
二种资粮
喻有二种
已知根
妙显山
不可称
有空不二
供帐
清净心
四不定识俱不俱分别
触功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

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
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
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

【推荐】想趋吉避凶,就要调伏欲望

《楞严经》与《法华经》的差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