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名)无疑之信心也,又无垢之净心也。中阿含经四十一曰:“清净心尽脱淫怒痴,成就于三明。”胜鬘宝窟上本曰:“清净心,净者信也。起净信之心,又不杂烦恼心,名为净心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八识俱转】 八识心王,俱不俱转,情况各不相因。七、八二识,长恒俱转;第六识除‘五位无心’外,亦恒时现起。前...【七行观受七相】 p0063 瑜伽九十六卷七十页云:又由七行,于诸受中,观受七相。谓观诸受自性故;现在流转还灭...(传说)五百猕猴,欲捉水中之月,尽没死。...凡五卷。撰著年代与撰者皆不详。又作法本内传。本书记述后汉明帝永平年间(58~75)佛教之传入并与道教抗衡之事。计...【诸烦恼魅甚于鬼魅】 p1356 瑜伽七十卷十四页云:复次由五种相,诸烦恼魅,甚于鬼魅。一者,若为一鬼所魅;唯卽为...【四种得自体差别】 p0459 瑜伽五卷七页云:复次自体建立者: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,有四种得自体差别。或有所得自体...【慧堂殿】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:慧堂殿者:到究竟故。...梵语 tri-vidya,巴利语 ti-vijjā。(一)又作三达、三证法。达于无学位,除尽愚闇,而于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。即:(...禅林用语。于洪炉中烹焚佛或祖师之像。与“杀佛杀祖”、“超佛越祖”等语同义。乃表示师家灵活运用之机法。亦即不滞...(术语)佛陀之智慧也。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,旧翻无上正等觉,又云萨般若Sarvajā,旧...【阿波那伽低】 经音义:此云恶趣。有三恶趣,亦名三涂。言三涂者,摭华云:涂,道也。论语云:遇诸涂。按四解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船过水无痕、鸟飞不留影;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,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。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在每一...社会上也说,人有一点隐私嘛,就算我是一点出家因缘的隐私了,其实很多人都喜欢问这个问题,出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喽...
怎么开发智慧呢?钝根、无读诵性的人,闻地藏菩萨的名号,见地藏菩萨的像,就以他的真诚心,恭敬地向地藏菩萨陈白。...
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;然后死亡的时候,我们这个神识离开四大假合的躯体;又受着业...
学佛、修法很难,比如我们常说的四种难:人身难得、中国难生、佛法难闻、善知识难遇。然而还有一难,比这四种更难,...
欲登妙位,非行不阶。行法众多,略言其四。梵语三昧,华言正定,又云调直定。众生心行,常不调、不直、不定,入此三...
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《佛说无常经》言:外事庄彩咸归坏,内身衰变亦同然。唯有胜法不灭亡,诸有智人应善察。此老病...
有人说,受了戒就有了束缚,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,犯戒又要堕落,所以还是不受为好。 事实上戒律不是用来约束我们的...
清净心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清净人 | 下篇:清净身 |
(经名)睒子为童子之名。佛说往昔为睒子童子,孝养瞽亲之事。有二译:一失译,附于西晋录,谓为菩萨睒子经。一乞伏...
八识俱转
七行观受七相
五百猕猴
汉法本内传
诸烦恼魅甚于鬼魅
四种得自体差别
慧堂殿
三明
烹佛煆祖
佛智
阿波那伽低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圣严法师《随相而离相》
大安法师的出家因缘

如何开发智慧增强记忆力

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

修道的第五难

何谓「四种三昧」

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