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名)清净之佛身也。法华经云清净光明身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北周武帝建德三年(574)五月,废佛道二教,为培养保存二教根本义之人士,遂置通道观。因二教已遭废毁,乃由还俗僧...【不增减真如】 p0331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:八、不增减真如。谓此真如、离增减执。不随净染有增减故。卽此亦名相土...南齐时代之道士。吴兴郡(浙江吴兴)人。文宣王萧子良曾召其礼佛,拒而不赴。著有正一论,旨在倡导佛、道二教之一致...(杂语)法苑珠林,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,好学广博。常教五百豪族童子,今五百罗汉是。又,尔时贾客五百众者,...赤色之袈裟。又作绛赤衣、绛色衣、赤绛衣、绛袈裟、绛衣、赤衣。印度五部僧袈裟之色各异,依舍利弗问经所载,摩诃僧...【世间一切种清净】 p0514 瑜伽二十卷十页云: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?当知略有三种。一、得三摩地。二、三摩地圆满。...(譬喻)鹅鸟能分一器之乳水,啜乳遗水,以喻学者之择法眼能别邪正也。...东晋末刘宋时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关中(陕西)人。号白足和尚。出家后,常显神通。晋孝武帝太元(376~396)末年,携...(名数)开佛智为二种:曰如理智,如量智。曰根本智,后得智。曰真智,俗智。曰实智,权智。曰一切智,一切种智。要...【底栗车】 此云畜生。畜(褚六切),即六畜也。礼记注云:牛、马、羊、犬、豕、鸡。辅行云:摄趣不尽,以五道...(一)位于四川西南峨嵋山腰。为峨嵋山六大古刹之一。始建于晋代,原名普贤寺,唐代慧通改名为白水寺,后屡遭火灾。明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,身体有金色,项有日光,飞在殿前,意中欣然,甚悦之。明日问群臣:「此为何神也?」 有通人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,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。连续好几天,好长一段路,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。最后,佛陀转身问那...
《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》,唐玄奘、义净法师等译。简称药师经、七佛药师经。药师琉璃光,药师系东方佛土教主的...
人食五谷杂粮焉有不生病之理?人病了,经过医治之后,可能会康复,也可能会一病不起。病虽然给人带来了很多痛苦,但...
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 《论语里仁》 金钱和地位,这是人人所想望的,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...
万法一体,人我同源,经云:自作十善,教他作十善,随喜行十善者,赞叹十善法,共成四十种善。 愚者只知自作,缺同...问: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? 正如法师答: 改革开放后,国运昌盛,佛法昌隆,佛像开光法会很多,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人...
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,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,我们应该少欲知足;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,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,...
我们造什么业,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,这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道理。所以我们对这一世的所作所为造什么业...
清净身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清净心 | 下篇:清净识 |
(术语)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二。谓凡夫信世间因果之道理,知持斋之为善而行之也。持斋者不过中食之法(过正午不为...
通道观
不增减真如
孟景翼
五百罗汉
赤袈裟
世间一切种清净
乳水眼
昙始
二智
底栗车
万年寺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心灵哲学小故事

药师法门的特质

体悟病的价值

古人论富贵贫贱

若当时不随喜,何有今日之事
佛像为何还要开光

若遇非理扰乱,应起两种观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