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佛陀之智慧也。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ṁbodhi,旧翻无上正等觉,又云萨般若Sarvajñā,旧译一切种智,是佛智之别号也。其真智正而无有过之者,故云无上正智。于法无有不知,故云一切种智。智度论四十六曰:“佛智慧有二种:一者无上正智,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二者一切种智,名萨般若。”同八十五曰:“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宗镜录三十三曰:“佛智者即无障碍解脱智,此是果智,约圆明决断为智。”十住毗婆沙论十五曰:“佛智是一切功德住处。”法华经方便品曰:“诸佛智慧甚深无量,其智慧门难解难入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凡十卷。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。于崇宁二年(1103)完成。又称崇宁清规、重雕补注禅苑清规、禅规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...(仪式)因于众之戒腊从上位次第请众寮点茶。见禅林象器笺十七。...亦名:知足受衣 子题:在家人知足、出家人知足 含注戒本·三十舍堕法:“若三衣都失,彼(比丘)应知足受衣。知足有...子题:树下坐、别房、尖头屋、平头重屋、小房、石室、大小二房、招提、别房施、有福饶、无福饶、独角亭 随机羯磨·...【十五种依处】 p0119 瑜伽五卷九页云:因等依处者:谓十五种。一、语,二、领受,三、习气,四、有润种子,五、无...【中品杂染】 p0361 瑜伽八十卷八页云:云何中品杂染?谓已止息麁品杂染,别别对治,为依止故,于诸境界,贪瞋痴缠...佛之言说。与佛说、金口等同义。依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五载,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、随他意语、随自他意语之三语。佛语法...【不调善死】 p0323 瑜伽一卷十六页云:不清净不解脱死者,名不调善死。...梵名 Upa?ānta。又作优波膻大、优波膻驮。约生于西元三世纪顷之比丘,其事迹不详。著有阿毗昙心论六卷,系因法胜“...【有支】 p0538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:爱取合润能引业种及所引因,转名为有。俱能近有后有果故。有处唯说业种名...【心共相】 p0349 瑜伽八十卷九页云:由三种相,应知心共相。一、于缘生者,不现在前,无作用故。二、于现在者,唯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问: 阿弥陀佛。弟子最近看了悟达国师的故事,有个疑问。都说我们普通修行人要多积功累德,多做善事或者皈依三宝受...
又三业殊体,自同有定。报定则时来必受,非祈祷之所移,智力之所免也。将推而极之,则义深数广,不可详究。故略而言...
又有人问: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?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,也亲自问过老和尚: [老和尚啊!您老人家当时...《西游记》里有一段情节,是大家都熟知的。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、调皮捣蛋,三次大闹天宫,闹得无法无天,玉皇大帝只...近来,网上流行杀人、偷菜的游戏,人们就虚拟网络游戏中杀人、偷窃等行为是否存在罪业和果报?这个问题掀起了一番争...
尽未来际,不是尽形寿。尽形寿是指声闻戒。 尽未来际,就是在你初发心到圆成佛果,要经过很长的劫数。在这个不断的...
大慧,已得自觉圣趣之菩萨,由于已了达于一切法性本无所有,离一切相,离言说相,觉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现量,已离于有...
有一对父子,虽然家境很贫困但却能父慈子孝,生活得和乐融融。他们有一小块土地,父子俩很用心地耕作。父子把辛苦所...
佛智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佛为阿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 | 下篇:二智 |
(公案)僧问云门:如何是清净法身?门云:花药栏。僧云:便恁么去时如何?门云:金毛狮子。花药栏者以竹林围芍药牡...
禅苑清规
戒腊茶
过分取衣戒知足
四依法树下坐制开
十五种依处
中品杂染
佛语
不调善死
优波扇多
有支
心共相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念念贪嗔痴,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

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

不要妄想住茅蓬,茅蓬不好住啊
照见五蕴皆空
行愿法师《虚拟犯罪不可为 自净其意利社会》

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

人之所以烦恼,只因常好为人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