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一卷十六页云:不清净不解脱死者,名不调善死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一)梵名 Aparimitāyus-sūtra。凡二卷。又称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、大阿弥陀经。吴(222~280)支谦...(术语)六识或八识之心王也。楞严经一曰:一切世间十种众生,同将识心居住身内。...由一切相,生一切惑,无相之法,举一切相而尽破之,是为破惑。...【五通】 p0255 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:复次依止静虑,发五通等。云何能发?谓静虑者,已得根本清净静虑;卽以如是...(菩萨)胎藏界金刚手院之一尊。秘藏记下曰:忿怒持金刚菩萨,赤肉色,左手取三股跋折罗,目视上之势。...梵语 adhikarana-?amatha。即止灭僧尼诤论之法。又作止诤。比丘、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部分。因有七种,又称七...为心所之名。为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,唯识宗十一善心所之一。略称舍。指远离惛沈、掉举之躁动,住于寂静,而不浮不...【不正知心所】 唯识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,指误解所观之境的精神作用,为八大随惑之一。不正知能障蔽正知,以毁...【有相毗钵舍那】 p0553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:云何有相毗钵舍那?谓纯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。...(术语)内证为菩萨,外现声闻比丘之形者。法华经常不轻品曰:有一菩萨比丘,名常不轻。...(名数)在涅槃会上,住于大乘知七善法,具足梵行也。一、知法,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。二、知义,知经中一切文字语言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当自端心,正念求度。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,要保持正念求度。倘是有了杀盗淫妄的念头,怎么好呢?倘是当下有这一念...
性空妙普禅师,汉州(今四川广汉)人。出家后,自号妙普庵主,结庐于青龙山野,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,常以吹笛自娱。...《大宝积经》云: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,舍诸世话观于实义,舍于众务及诸戏论,修出世道慈念众生。 佛言:弥勒,初...
无朽问:云何仰酬祖父?菩萨曰:世间所谓孝者,以何为上?曰:能敬养,能为善,以无忘先德。菩萨曰:此虽孝而有限。...
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。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,什么不是修行;或者什么是佛法,什么不是佛法。...
(问题一)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。请法师开示,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,怎样计数方便?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...人生的意义何在?这是个大问题。人从有生以来,很快的老了,死了;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,忙着工作,也忙着吃,忙着穿...
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?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次第。谈这个圆顿,就是超越次第的。但一般人就喜...
不调善死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不调善死】 p0323
上篇:不同分死 | 下篇:不调伏死 |
开,开除之意,即开除执着;显,显示之意,即显示真义。此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。关于法华开显之思想,于...
阿弥陀经
识心
破惑(三)
五通
忿怒持金刚菩萨
灭诤
行舍
不正知心所
有相毗钵舍那
菩萨比丘
七知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端心正念,这是最要紧的

快活烈汉性空禅师
世话、戏论、愦闹的二十种过失

亲得离尘埃,子道方成就

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

宏海法师:正法学堂答疑
人生的意义何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