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卷八页云:云何中品杂染?谓已止息麁品杂染,别别对治,为依止故,于诸境界,贪瞋痴缠依止性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巴Khuddakāgama,五阿含之一。为四阿含外之一切杂经。善见律毗婆沙一曰:除四阿鋡余一切佛法,悉名屈陀迦...颠倒的见解,有四种,即无常为常、以苦为乐、无我为我、不净为净。...位于河南邓县西北之白崖山中。原为唐代一行、虎茵二师所草创。后一行示寂于长安,肃宗亲往送葬,山中突然飘香,经月...云何无为?几是无为?为何义故观无为耶?谓有为相违是无为义,法界法处一分是无为为舍执着常住我故,观察无为。问无...亦名:尼受本法已经宿往僧中得罪 济缘记释云:“转难中,法既不失,为重受本法为不须耶?答中,初约两通答,谓再受...(术语)己既成佛,可教化他人之利他地位也。往生论曰:出第五门者,以大慈悲,观察一切苦恼众生,示应化身,回入生...【识食】 p1432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:四者、识食。执持为相。谓有漏识、由段触思势力增长,能为食事。此识虽通诸识...【呿】 秦言虚空。大品呿字门,入诸法虚空不可得故。华严唱佉字时,名修因地智慧藏。疏云:即如虚空性。...天台宗十乘观法之第七。即以助道对治障碍而开辟三解脱门。又作助道对治、善修助道法、对治助道修波罗蜜、对治诸波罗...香港最早的寺庙,港地佛教的发源地。位于风景秀丽的元朗厦村西侧。相传梁代禅师怀渡留居此地而得名。寺内最早的建筑...指救度众生之慈悲与求菩提之智慧。佛菩萨具此二种功德,合称为悲智二门。善导法事赞卷上即谓,释迦及诸佛等,皆乘其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消灾延生的原理,在于忏悔及发愿。应该接受的果报,必须接受;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、愿心发起之时,未发生的果报也...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,城中有一商主带领五百位商人一起入海采宝。中途因商船破损,商人们只好赶紧返航,并且祈求...
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(公元16281682年),讳行策,字截流,俗姓蒋。父名全昌,是江苏宜兴有名的儒门老匠,与憨山老人...近两年来,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萨圣诞日到来之前总会在《联合早报》等报章媒体上刊登广告,提醒大家以护生代替放生,...
近代高僧说,身为有情众生,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。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,造了很多罪业使令自己痛苦,但是想要离苦得...
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,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,以下重点谈一谈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常犯的一些邪见。 一者,易位用法...
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,学教、学戒,讲学、做事、建庙,时至今日颇感内虚,人命无常,但思归宿。十多年来...我们所说的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。亦即指因果律。为佛教教义体系中,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。盖一切诸法之形...
中品杂染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中品杂染】 p0361
上篇:中品有爱 | 下篇:中品加行 |
即供奉佛荼毗后的遗灰之塔庙。略称炭塔。关于此塔,或炭塔、灰塔并存,或视同一塔,诸经典中说法不一。如法显传、玄...
屈陀迦阿含
倒见
香严寺
无为
本法受已经宿往僧中得罪
教化地
识食
呿
对治助开
灵渡寺
悲智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
五百商人入海采宝

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
提倡以护生和素食代替放生

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

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