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一切烦恼根本,起于我耳,计执于我,一切生死波澜,于焉兴矣。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所以开病者,病人苦恼,施主体知;若不开者,形命难济。既非情欣,不作时限。”行宗记释云:...(譬喻)命根譬之藤也。性灵集四曰:两鼠争伐于命藤。同八曰:命藤夜断,入死王之殃。...亦名:八事成重戒缘起 资持记·释尼众篇:“佛在舍卫,长者与偷罗难陀尼系心,受长者捉手等。尼白佛因制。”(事钞...【厌背想】 p12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:厌背想者:复有四行。谓于诸行,思惟如病、如痈、如箭、恼害。如病者:谓如...(术语)无表色之异名。色法之中有无表色,由受戒所生。旧译为无作色或无教色。是虽属于色法,然如香味而无形质,故...南北朝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汝南安城(河南汝南)人。字彦伦。所学泛摄百家,而长于佛理。适逢刘宋明帝颇好玄理,召之入...《净土圣贤录》,九卷,清彭希涑撰。彭希涑是彭际清(1740~1796)之侄。际清乃素服儒风、兼修净行的学者,他自己常想...心生灭者,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,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黎耶识。...【非学非无学法】 p0717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:云何非学非无学法?谓除先所说学无学法,所余预流,乃至阿罗汉...凡教义之宣布、仪式、行事之内容等皆相同者,即同属一宗派,如寺院、教会或其他宗教团体。又作宗门、宗旨。佛世时,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在定力的训练里,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坚毅,这能带来心的平静。通常,我们这颗心是摇摆不定的,要控制它很困难。心...
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,但是结果只有一个,那就是没有结果。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有结果的,因为我们的生命本体是空的...
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,是福建泉州莆田人,从小学习儒学,十九岁在福州灵石山出家,法名本寂,二十五岁受具足戒。之后...
什么叫做福,福是祸的相反。什么叫做祸呢?祸是灾殃、是祸患。按说,人生世间,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,无奈人在福中不...
古来的人,修道的人多,得道的人也多,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,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,其实古今有什么分别呢?没什么...
弘一法师,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,又变而为教师,而为道人,四变而为和尚。每做一种人,都十分像样。好比全能的...过去,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。有一次,阿修罗王因为生病而面容憔悴、精神萎靡,释提桓因知道后即前往探视。...
即灾殃翻为善导,转热恼直下清凉 (因邻火延烧,物屋一空,其妻惊骇病故,遂心神迷闷,如醉如狂) 《法华经》云:三...
八识俱转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八识俱转】八识心王,俱不俱转,情况各不相因。七、八二识,长恒俱转;第六识除‘五位无心’外,亦恒时现起。前五识则随缘而转,如缘俱足,八识可同时而转。
上篇:八识界地 | 下篇:八识规矩颂 |
(植物)木名。慧苑音义上曰:苦末罗,西域近海岸边树名,此翻为黄杂色。金翅鸟若来,即居其上也。...
计执我法
背请戒开病缘义
命藤
尼八事成重戒缘起
厌背想
假色
周颙
净土圣贤录
生灭门
非学非无学法
宗派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训练你的心

【推荐】人生没有结果,它只是业力的释放

不再为世间所囚缚

福、惜福、如何惜福

佛教不是说的,而是行的

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,而做和尚呢
释提桓因的真诚无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