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十八页云:大无覆无记地法有十种。即前大地受等十法。若法、一切无覆无记心中可得;名大无覆无记地法。谓若欲界系,若色界系,若无色界系,若在意地,若五识身,若异熟生,若威仪路,若工巧处,若通果心,皆可得故;名大无覆无记地法。应知此中无别心所,唯是无覆无记性摄,即受等十,遍在一切无覆无记心中可得;故立无覆无记地中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菩萨)菩萨名。诸行无行经下说喜根胜意二菩萨之事。智度论六引此。文殊师利白佛言:昔有佛名狮子音王。时有二菩萨...子题:不得无漉袋行半由旬、杓形漉水袋、宏椁、沙囊、半由旬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四分,作漉水袋如杓形,若三角...(物名)鹿之大者谓之麈,群鹿皆随之,讲者取其尾,为拂子,以象彼麈,指授听众也。比丘持之,则犯堕罪。行事钞下二...【善法欲】 p1138 瑜伽二十一卷六页云:云何善法欲?谓如有一、或从佛所,或弟子所,闻正法已;获得净信。得净信已...(术语)授戒之作法也。略作白四。亦谓之白四羯磨。白者表白,一白者,一读表白文也。羯磨梵语,译曰作业,即为授戒...【教诫示导】 p1013 集异门论六卷四页云:教诫示导者:云何教诫,云何示导,而说教诫示导耶?答:教诫者:如世尊说...【若睹若瞻正知而住】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十页云:若睹若瞻正知住者:云何为睹?云何为瞻?云何睹瞻正知而住?...(术语)律中之罚名。译曰别住。犯戒者与别房使之独住,不与僧共同住也。羯磨疏四下曰:波利婆娑,此名别住。别与下...(?~1404)明初临济宗僧。台州(浙江临海)人,俗姓陈。号圆极,别号圆庵。十五岁,投乡里之净安寺为沙弥,就迪元...瑜伽师地论说,一个修福的人,视其福业的多寡,而决定他投生到下列的八种地方去,即人中富贵、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...(一)念佛者将其念佛之功德回向于净土,或回向于他人、亡者,称为念佛迥向。(参阅“回向3784) (二)指念佛后所唱之...十善业道经...十小咒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问: 师父,您好!我想请问您一下:人从何处来?到何处去?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?谢谢! 如瑞法师答: 这个问...修七支供的目的: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好,最主要的是要增加自己的福德,许多人命运不好,烦恼多都是因为福气...
【尔时。世自在王佛。知其高明。志愿深广。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。譬如大海。一人斗量。经历劫数。尚可穷底。得其妙...在讲这封信之前,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开悟的一段因缘: 古灵神赞禅师,他出家后在大中寺学法。后来...问: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,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,应该放弃而寄托于来生。然则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念念在行为上的...
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,靠其他的忏法,效果都不是很好。无论是事忏、理忏、作法忏,忏法很多,但是一切忏...
众生有两种缘起。佛陀在大乘经典中,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:一个是清净的缘起,一种是杂染的缘起。这两种缘起...
若因味生,识自为味,同于舌根,应不自尝,云何识知是味非味?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,是外面有味道而...
大无覆无记地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大无覆无记地法】 p0245
上篇:大有覆无记地法 | 下篇:大号叫大那落迦 |
【四种记】 p0402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:又有四种请问记论,能断所疑,能悟未悟,又能任持胜决择力。谓于法实相,应一...
喜根
漉水袋制样
麈尾
善法欲
一白三羯磨
教诫示导
若睹若瞻正知而住
波利婆沙
居顶
八福生处
念佛回向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小咒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人从何处来?又到何处去?
修七支供迅速积累福德和智慧

至心精进,何愿不得
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
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

一切忏法,念佛最胜

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