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域记二卷十五页云:卑钵罗树南、有窣堵波。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。迦腻色迦王,以如来涅槃之后第四百年,君临膺运,统赡部洲。不信罪福,轻毁佛法。畋游草泽,遇见白兔。王亲奔逐,至此忽灭。见有牧牛小竖,于林树间作小窣堵波,其高三尺。王曰:汝何所为?牧竖对曰:昔释迦佛、圣智悬记,当有国王,于此胜地,建窣堵波。吾身舍利,多聚其内。大王圣德宿殖,名符昔记。神功胜福,允属斯辰。故我今者,先相警发。说此语已;忽然不现。王闻是说,嘉庆增怀。自负其名,大圣先记。因发正信,深敬佛法。周小窣堵波处,建石窣堵波。欲以功力,弥覆其上。随其数量,恒出三尺。若是增高踰四百尺,基趾所峙,周一里半。层基五级,高一百五十尺。方乃得覆小窣堵波。王因嘉庆,复于其上,更起二十五层金铜相轮。即以如来舍利一斛,而置其中。式修供养。营建纔讫;见小窣堵波,在大基东南隅下,傍出其半。王心不平,便即掷弃,遂住窣堵波第二级下石基中半现。复于本处更出小窣堵波。王乃退而叹曰:嗟夫!人事易迷,神功难掩。灵圣所持,愤怒何及。惭惧既已;谢咎而归。其二窣堵波,今犹现在。有婴疾病欲祈康愈者,涂香散华,至诚归命,多蒙瘳差。大窣堵波东面石陛南,镂作二窣堵波。一、高三尺。一、高五尺。规摹形状,如大窣堵波。又作两躯佛像。一、高四尺。一、高六尺。拟菩提树下加趺坐像。日光照烛,金色晃曜。阴影渐移,石文青绀。闻诸耆旧曰:数百年前,石基之隙,有金色蚁。大者如指,小者如麦。同类相从,啮其石壁。文若雕镂,厕以金沙,作为此像,今犹现在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一)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中宝部之别名。宝部即功德之宝,系授福德予一切众生之内证,以是众生升于觉王之位,取授予灌顶...为般若经所说空义之旨趣。般若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,不余一法,悉皆是空,故称为尽净。尽,悉皆之义;净,真空之义...即人死后,满一年之忌日。又作一周忌、正忌日、一周关、小祥忌。此日多延僧众行追荐,为亡者修善根福德。或造佛像、...(名数)三部各有明王,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,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(马头),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(胜三...谓有一类。实不诵持经律对法。广说乃至。实非证得八解脱者。而欲令他知已实是诵持经律对法等者。因斯而得供养恭敬尊...巴利名 Senāsanakhandaka。乃四分律所说二十犍度之第十九。又作卧具法。举凡僧团房舍卧具之造作,及其设备等方面之...梵语 dharma-de?anā,巴利语 dhamma-desanā。即宣说佛法,以化导利益众生。与说教、说经、演说、法施、法读、法谈...二入之一。“行入”之对称。即深信凡圣一如之理而不疑。据楞伽师资记菩提达摩章载,理入,谓藉教悟宗,深信众生凡圣...【得常委】 p0994 瑜伽十八卷十一页云:若未离欲一切身分勤精进者、名得常委。...【僧那】 此云弘誓。肇论云:发僧那于始心,终大悲以赴难。此名字发心也。仁王云:十善菩萨发大心,长别三界苦...(杂语)Gaṇa,译曰密合。大日经疏七曰:梵云伽那是密合义,如众微相合成一细尘,诸蕴相合成一身等。【又】译曰厚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礼佛大忏悔文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今天我们讲第二讲,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。我们主要讲第一章,莲宗之教起所因,就是净土法门教法的缘起。这个问题...昔日,琉璃王攻伐舍卫国,毁灭释迦族,并挑选了五百名端正庄严、才貌过人的释女,带回本国。 当时夫人及婇女们来到...
有一天,佛陀在鹿野苑,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:无数劫之前,有一位辟支佛,长得非常庄严,眼目澄清如水,身上发...
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,有弥陀甚易念,净土甚易生之语,觉得很亲切。后来才知道,这句话原来出自一位禅宗巨擘死心悟新...
问: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? 净界法师答: 这个临终的正念,临命终与平时最大的差别,就是它比较复...如《现观庄严论》所说,佛陀以种种幻化身应世,并以二十七种事业来利益无量众生。二十七种事业为: 一、首先让众生...学佛人要恭敬一切,看别人都是菩萨,自己是愚痴众生。恭敬一切,只要十种法不犯就是。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...
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?因为你现在的身心是要创造未来,所以你怎么去经营你今生的生命?就是讲调伏的问题。那么五阴的...
大小窣堵波
【法相辞典】
【大小窣堵波】 p0244
上篇:大乘光明定 | 下篇:大乘相应契经 |
(术语)共法与不共法,共通与特别之二门也。如共般若,不共般若。共业,不共业等。...
灌顶部
尽净虚融
一回忌
三部明王
恶欲
房舍犍度
说法
理入
得常委
僧那
伽那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
五百释女报佛恩

【推荐】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

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

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
佛陀的27种利生事业
成就无上佛道,有两种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