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般若经所说空义之旨趣。般若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,不余一法,悉皆是空,故称为尽净。尽,悉皆之义;净,真空之义。真空之中,不留一切情执,故称为尽净。虚融者,诸法既为真空而无自性,故虚通融镕,同为一如。是乃天台宗判释佛陀一代五时说法中第四时之说法,以灭除二乘之法执,令入于法华中道实相之渐阶。法华玄义卷十上(大三三·八○○中):“般若论通则三人同入,论别则菩萨独进,广历阴入尽净虚融,亦不明共别之意。” p584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又名菩萨戒,即菩萨僧所受持的戒,如梵网经中所说的十重禁四十八轻戒,及善戒经中所说的三聚净戒是,天台宗谓之圆顿...(术语)乐着涅槃而不利众生者,是小乘之境界也。金刚三昧经曰:无住菩萨言:心得涅槃,独一无伴,常住涅槃,应当解...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是一种假相,依他而起,一旦彻悟这种道理,便能把握到真实,谓之圆成。...【瞋不善根】 p1322 集异门论三卷六页云:瞋不善根者:瞋云何?答:谓于有情,欲为损害;内怀栽杌,欲为扰恼;已瞋...系记述有关神佛灵妙、应验利益事例之书籍。又称验记、感应传。佛教之灵验记,见于晋代之小说类者,如王琰之冥祥记、...(术语)Pratyeka,不逢佛世而悟,故云独觉,观十二因缘而觉悟,故云缘觉。慧苑音义上曰:辟支梵音。具云毕勒支底迦...【不修心及不修慧】 p0339 发智论十二卷十页云:云何不修心?答:若于心未离贪欲润憙渴。又无间道,能尽无色贪;彼...子题:四指、旋火作轮 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论犯四缘:一、无缘,二、露地,三、草木有焰,四、然。即犯。”行宗...(杂名)唐土郡县每建祝寿之道场,以为一郡一县聚会祈祷之处者。敕修清规圣节曰:或住持赴郡县都道场所,归时,鸣钟...【略赞佛】 p1029 瑜伽八十二卷三页云:略赞佛者:由五种相,应当了知。一者、妙色,二者、静寂,三胜智,四者、正...梵语 livga。乃用以区别梵语文法上,名词、代名词、形容词之属性,又称三性。一为男声(梵 pujl-livga),悉昙家称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,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,与大比丘众,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无复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A不喜欢吃鸡蛋,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。刚开始B很感谢,久而久之便习惯了。习惯了,便理所当然了。于是,直到有一天...
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,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。佛陀继续行化至摩偷罗国时,告诉阿难:我...
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,他就有一个接触,但是六尘在三岁四岁的时候,他对于六尘他没有一种很强的辨识能力,无知...两千年来,庙宇、道观是出家人的修行圣地,而佛道两家为之素食者的楷模。修行之人最讲慈悲二字,佛经中常说,千善万...通常,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工作,每个人各领其职,以分工的方式运作。分工并不等于互不往来,而是...
一、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,讳德清,字澄印,别号憨山。明代金陵全椒县人,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。大师...
【然心愿差别,其相乃多,若不指陈,如何趋向。今为大众,略而言之。相有其八,所谓邪,正,真,伪,大,小,偏,圆...
根据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》,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。 第一:皈...
尽净虚融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尽苦道 | 下篇:尽智 |
(1548~1607)日本临济宗僧。京都人。号月浦、南阳。住相国、南禅二寺,深得足利义昭之信任,又受丰臣秀吉之皈依,...
大乘戒
涅槃缚
圆成实性
瞋不善根
灵验记
毕勒支底迦
不修心及不修慧
露地然火戒犯缘
都道场
略赞佛
三声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般舟三昧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习惯得到,便忘记了感恩

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

人之一生——六入缘触
素食:清醒洁净的强健生命之源
圣严法师《办公室哲学》

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
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