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杂语)Gaṇa,译曰密合。大日经疏七曰:“梵云伽那是密合义,如众微相合成一细尘,诸蕴相合成一身等。”【又】译曰厚。智度论四十八曰:“若闻伽字,即知诸法不厚不薄,伽那秦言厚。”Ghana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衣服)戒律之上,黄为五正色之一、为僧衣不如法也。僧史略上曰:后周忌闻黑衣之谶。悉屏黑色。着黄色衣。起于周也...(神名)关云长尝于玉泉山现灵,受戒于天台之智者(佛祖统纪六智者传),问禅于神秀禅师(三国英雄志传十三),故僧...据成实论卷十二、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所举,悭吝说法而不行布施者,灭佛法种,三世十方诸佛视之为冤贼,其后世所受之...(物名)布萨时所用之瓶名法瓶。盛香汤及香水。见象器笺十九。...为“他摄”之对称。指以戒法专摄身、口、意等三业,使不放逸。又以自己发愿修行之力摄持而证得果位,亦称自摄。此义...(譬喻)就法华譬喻品所说穷子之喻而云。慈父即长者。以譬如来之大悲大福也。...又称破坛法。即密教修法于行法结愿后,破弃修法坛之作法。其作法系于行法结愿毕,口诵法身偈,手执独钴或火箸,突破...【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】 p1373 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:世尊!若诸菩萨,缘心为境,内思惟心,乃至未得身心轻安,...楞伽经所说四种禅之一。谓外道及声闻、缘觉等二乘之人只知观无我、无常、不净等“人空”之理,而无法及于“法空”之...为主张万物系无因而生之印度外道之一。又称诸法无因宗、无因见论、无因论师、无因生论。外道十六宗之一,二十种外道...寻与伺。寻是寻思,寻求真理,指初步的思考;伺是伺察,指深入的、精细的思考。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
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,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! 修行人的通病:世人谈及生死,鲜不悚虑;往...
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,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化。 清晨,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柏树缝隙,照在院子中,小鸟正...
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。 这个很重要哦。这个妇女还可以加一个,就莫犯他人的先生。对象都是一样的。不犯他人的...
原文: 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,固无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,况男女贵贱,智愚贤否乎。其升沉六道,轮回不息者...轮跋,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,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又无法解释的不平等现象搞得迷惑不解。他来到佛陀跟前,向佛陀...秋收之后,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。悄然一瞥,远方一个落寞的身影,萧飒如枯叶飘零悠悠穿过巷弄曲径...问: 末学有一个问题,请慈悲开示。真如自性,如如不动,离四句,绝百非,言语道断,为什么我们修行却更强调断恶修...《弥勒所问本愿经》 中,佛告诉阿难: 我在因地求道,历经千辛万苦。过去世时,有一位王太子宝花,长相庄严。他出门...
伽那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伽尼 | 下篇:伽那提婆 |
(术语)近六波罗蜜之波罗蜜也。菩萨自初地至第七之间,在漏无漏间杂位,因烦恼而故意修行,非任运无功用修行也。此...
黄衣
关帝
悭法七报
法瓶
自摄
慈父长者
破坛作法
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
愚夫所行禅
无因外道
寻伺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瑜伽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眼前活计放不下耳

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

不侵犯他人妇女,能得五种善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