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七十四卷九页云:云何大菩提自性?谓胜声闻独觉转依。当知此转依,复有四种相。一、生转所依相。二、不生转所依相。三、善观察所知果相。四、法界清净相。生转所依相者:谓佛相续出世间道生转所依。若不尔;不得此转依,此道应当不生不转。若远离彼而有此事;未转依时,先应有此。不生转所依相者:谓一切烦恼及诸习气不生转所依。若不尔;不得此转依,一切烦恼及诸习气,便有众缘和合;不生,不转,应不可得。善观察所知果相者:谓此转依是善通达所知真实所知真如果。若不尔;诸佛自性,应更观察,更有所断,更有所灭。法界清净相者:谓此转依,已能除遣一切相故;是善清净法界所显。若不尔;此应无常,应可思议。然此转依,是常住相,不可思议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照明诸法事相,分别义理,谓之法明。此法明即为入圣道之门户,故云门,又差别他法故曰门。菩萨璎珞本业经下...【随烦恼界系分别】 p1371 俱舍论二十一卷六页云:此随烦恼,谁何界系?颂曰:谄、诳、欲初定。三、三界、余、欲。...五观之一。悲,恻怆之意。即常怀救苦救难之心而观察众生。法华经卷七普门品(大九·五八上):“悲观及慈观,常愿常...(术语)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也。以是为成无上正等觉之因故也。...四教仪云:次明二世十二因缘者,出大集经,佛为求辟支佛人说也。此十二因缘,现在有十,未来有二。 一、现在十...(譬喻)以生死使人沉没,故比之于深渊也。增一阿含经六曰:渡流成无漏,以渡生死渊。...梵语 karma-mārga。业作用之场所(所行之义),或指有情众生苦乐果报(异熟)之通路(能通之义)。一般分十善业道...【不希求未来诸欲】 p0339 瑜伽四十卷五页云:又诸菩萨、住律仪戒;于未来世天魔王宫所有妙欲,不生喜乐。亦不愿求...谓八支圣道。名为如理。佛弟子众。于此中行。名如理行。又世尊说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及正定并资并具...(故事)阿阇世太子听提婆达多恶友之言,幽囚其母后韦提希于宫内。...(一)梵名 Maju。又作满濡、曼乳。译作妙。系曼殊室利(梵 Maju?rī)之略称。亦即维摩经所谓之文殊师利。曼殊室利,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(龙藏本)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一个人不聪明,动作迟钝,反应慢半拍,就会被人讥为笨拙。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,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,高僧大德...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,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,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,看得很远,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。...有些人通过杀生、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,这些钱财在获得时好像很丰厚,但最终不会积累下来,很快就会以各种因缘耗尽。...疏文: 心、佛、众生者,经云: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盖心即是佛,佛即是生,诸佛心内众生,念众生心中诸佛也,...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,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,是成功的关键。但是,人们往往忘记了这点,特别是面对困境时。以下是《...性空妙普禅师,汉州(今四川广汉)人。出家后,自号妙普庵主,结庐于青龙山野,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,常以吹笛自娱。...《大宝积经》云: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,舍诸世话观于实义,舍于众务及诸戏论,修出世道慈念众生。 佛言:弥勒,初...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,我们透过无常,透过无我,观照生灭法。外调,对外境...
大菩提自性
【法相辞典】
【大菩提自性】 p0243
上篇:大乘七大性 | 下篇:大师德圆满 |
(地名)Cina,又作脂那、至那、斯那、真丹、振旦、震旦、真那、振丹、脂难、旃丹。宋史曰:天竺表来。译云:伏愿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