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舍论二十一卷六页云:此随烦恼,谁何界系?颂曰:谄、诳、欲初定。三、三界、余、欲。论曰:谄诳唯在欲界初定。宁知梵世有谄诳耶?以大梵王匿己情事,现相诳惑马胜苾刍。此二于前,虽已分别;义相关故。今复重辩。惛掉憍三,通在三界。所余一切,皆唯在欲。谓十六中,五如前辩。所余十一,唯欲界系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独觉道】 p1383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七页云:云何独觉道?谓由三相,应正了知。谓有一类,安住独觉种姓,经于百劫,...(术语)八智之一。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谛,而断对于苦谛之见惑之智也。此智为先观欲界苦谛而起之苦法智流类,故有类之...(一)四众之一。于阿育王时代,佛法之大众可分龙象众、边鄙众、多闻众、大德众等四类众,龙象众,又作大国众。异部宗...【依出离喜】 p0768 显扬五卷十页云:依出离喜云何?谓卽于诸色,了知无常苦变离欲灭静没已;又于先及今所有诸...净土教三流之一。指唐代善导(613~681)所立之净土教派。系由昙鸾(476~542)、道绰(562~645)相承而来,依初祖...【苦智】 p0841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:五、苦智。谓于有漏诸行之中,无常苦空离我思惟,若智若见,明了觉悟慧观察...【强力业及劣力业】 p1186 集论五卷五页云:云何强力业?谓对治力强补特伽罗、故思所造诸不善业。由对治力所摄伏故...【四种遍满所缘境事】 p0462 如遍满所缘境事中说。又云:如是四种所缘境事,遍行一切,随入一切所缘境中。去来今世...(术语)五种供养之一。真言观行要览曰:苏悉经二(献食品)曰:略说献食,应用团根、长根、诸果、酥饼、油饼、诸羹...【如来入于寂静天住】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复次由八因缘,如来入于寂静天住。一者、为引乐杂住者,...即拾取落穗之教。为天台宗对涅槃经教之称呼。于涅槃经教之前,有法华经会之开显一乘,或有众生未堪闻法华,或自甘退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, 无量寿佛世希有; 能灭无始亿劫业,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若人能以微妙心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佛家有言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要知后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儒家则说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...
01、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,我们要以善止恶。用善念来对治恶念,让恶念不生,善念多生,这样才能真正调伏和转变。 02...
在佛陀时代,一天,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──在无数劫以前,有一个小国家,这个国家的国王──梵行王,深具...
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,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,大部分都是正在学佛或者即将皈依佛门的三宝弟子。古人云:不为良...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,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、可喜可贺。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,即使是生,也是一种苦,所...
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,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。修五戒十善,同得人天果报。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,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。以...
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,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、不能理解的。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,所以我们弘扬...
一声磬响,烦恼顿息。我与弥陀,是二是一? 也许有些人和我们一墙之隔,却不知道推开门进来又是一番天地。 念佛之前...
随烦恼界系分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随烦恼界系分别】 p1371
上篇:随增及不随增 | 下篇:随有转法及有为因法 |
(书名)阿毗达磨藏显宗论之略称。四十卷,萨婆多部众贤造,唐玄奘译。显扬诸法实有之宗义。天亲传称为光三摩耶论。...
独觉道
苦类智
龙象众
依出离喜
善导流
苦智
强力业及劣力业
四种遍满所缘境事
饮食供养
如来入于寂静天住
捃拾教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

梵行王的宝马

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
圣严法师《真正的快乐是什么》

五戒与十善的关系

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