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尸毗迦】 西域记云:唐言与。旧曰尸毗,略也。...【二种愚】 p0023 杂集论七卷十六页云:问如经中说无明缘行;若福非福及与不动。云何福及不动行,缘无明生耶?...(术语)祖师之意。各就自宗而言。又教禅相对,而天台真言等诸家之意曰教意。教外别传之禅曰祖意。是以祖祖直指之心...譬喻无知凡夫但见于果,而不求其因,如犬逐于块,而不知追投之人。[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] p1508...【弭秣贺】 西域记云:唐言米国。...大通智胜,梵名 Mahābhijā-jānābhibhū。又作大通众慧如来、大通慧如来。即出现于过去三千尘点劫以前,演说法华...中道者,谓中软、中中、中上品道,由此道故,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软三品烦恼。...(人名)梵志名。智度论一曰:摩犍提难佛之偈曰:决定诸法中,横生种种想。悉舍内外灭,云何当得道?佛答曰:非见闻...(术语)又曰简别语。因明为豫防论法上之过失,冠于宗或因喻上之制限语。...【圣者临终时相】 p1227 瑜伽八十八卷十一页云:又诸圣者、将欲终时,略有二种圣者之相。谓临终时,诸根澄净,蒙佛...【略名】 p1029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:略名者:谓一名名。...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
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,传统中医的角度,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。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,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...
「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者」,修行若不能忍辱,面对批评、恶骂、挫折或逆境,便气沮意丧,只喜欢他人...
【白话文】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,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二十八号往生,对此我不尽感慨和叹息。你父亲过去世中固然有...
这以下两段:第一个,委示颠倒处所合所结喻;第二个,正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。 先看第一段,先委示,先详细地指示众...问: 学佛以后,是否能万事如意? 知义法师答: 这个问题,要依学者用心而定,如能学以致用,确能依教行持,则可随...修行不在其它,而在修心。如果要修心,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。了解念头以后,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。找到心性以后...
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,你要培养信愿,所以它是三资粮。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。愿力是一种智慧,信仰也是一种智慧。对...
【原文】 问曰:想即无想,谨闻之矣!然《方等经》中,修无上深妙禅定,令继想白毫兼称佛号,以祈胜定,既契之后,...
依出离喜
【法相辞典】
【依出离喜】 p0768 显扬五卷十页云:依出离喜云何?谓即于诸色,了知无常苦变离欲灭静没已;又于先及今所有诸色,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;而生于喜。如是相喜,名依出离喜。如是即于耳所识声。乃至意所识法,了知无常苦变离欲灭静没已;又于先及今所有诸法,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;而生于喜。如是相喜,名依出离喜。
上篇:依出离忧 | 下篇:依止寂灭 |
(术语)观诸尊之种子谓之字门观。不思议疏下曰:字门观者种子也。...
尸毗迦
二种愚
祖意
犬逐块
弭秣贺
大通智胜佛
中道
摩犍提
简言
圣者临终时相
略名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
中医如何看「素食够不够营养」

是非以不辩为解脱

【推荐】父母过逝时,勿行落井下石之孝

六根的结到底在哪里
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
了解自己的念头

不能只欣求极乐,还要能厌离娑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