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论二卷十三页云:若有欲造大乘法释;略由三相,应造其释。一者、由说缘起。二者、由说从缘所生法相。三者、由说语义。此中说缘起者:如说言熏习所生诸法,此从彼;异熟与转识,更互为缘生。复次彼转识相法,有相有见识为自性。又彼以依处为相,遍计所执为相,法性为相。由此显示三自性相。如说从有相有见,应知彼三相。复次云何应释彼相?谓遍计所执相,于依他起相中,实无所有。圆成实相,于中实有。由此二种非有及有,非得及得,未见已见真者同时。谓于依他起自性中,无遍计所执故;有圆成实故;于此转时,若得彼即不得此;若得此即不得彼。如说:依他所执,无;成实,于中有。故得及不得,其中二平等。说语义者:谓先说初句,后以余句分别显示。或由德处;或由义处。如彼广释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所知障】 二障之一,为‘烦恼障’的对称。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之惑,遂迷昧于所知之境界,覆蔽法性而成道种智的障...道,菩提;果,涅槃。由菩提之道而证涅槃之果,故称道果。法华经药草喻品(大九·二○中):“渐次修行,皆得道果。...【调伏】 p1337 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页云:曼殊利室!若于是处,我依声闻,及诸菩萨,显示别解脱,及别解脱相应之法;...【中劫】 p0359 俱舍论十二卷五页云:乃至后时,有情渐住,此洲人寿、经无量时,至住劫初,寿方渐减。从无量减,至...见管,即现在管理之意;钞,即纸币之意。即指现前所有之钱财。反之,支出之钱财,则称为支钞。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九类...(术语)谓受戒者一旦违反戒法也。破戒者所受之戒体,尚存于身中也。行事钞之三曰:十轮云:破戒比丘,虽是死人,是...【无事无缘法】 p1072 品类足论立卷十一页云:无事无缘法云何?谓无为法。...梵语 buddha。又作勃陀、勃驮。意译觉者,即佛陀。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(大四五·三四五下):“梵云馞陀,讹略云佛...(术语)四道之第三。【又】佛道之总名。出离解脱之道。如解脱道论之解脱道。...指长时间内不断读诵法华经等特定之经。在日本,为增进佛道,或为追荐死者,而在一定之期间,不间断地读诵,亦称“不...(1614~1675)清代僧。江苏江阴人,俗姓杨。字玉林、玉琳。世称玉琳国师。十九岁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,嗣其法,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,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,弥勒菩萨摩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,欧美先进国家的大学里也陆续开始在兜售素食便当,越来越多的科学家、营养...
受持五戒,它有两层意思,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,从圣道门的角度,我们受持五戒,我们可以保证来生,不堕恶道,...《净土圣贤录易解》序 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 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 然由此书所载事...
持戒与念佛的统一,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。慧远大师临终坚持不饮非时浆。善导大师护持戒品,纤毫不犯。心绝念于...哲学家说: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,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。 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,你的内心不快乐...
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。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,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,认为自...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,他们认为行禅、坐禅和听闻佛法就是修行。那也没错,但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...
妄心它没有自体,那怎么摄呢?妄本无体,云何可摄?他就解释说,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,就是我们说的要不随妄转的意...
三相应造大乘法释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三相应造大乘法释】 p0219
上篇:三事和合得入母胎 | 下篇:三相建立缘起差别 |
(物名)明镜也。坐禅时之道具。行事钞钵器篇曰:大论供给坐禅法、禅杖、禅鞠、禅镇、骨人、禅经、好佛、好照、衣服...
所知障
道果
调伏
中劫
见管钞
破戒
无事无缘法
馞陀
解脱道
不断经
玉林通琇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

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
【推荐】慧律法师《净土圣贤录易解》

持戒念佛--明学长老的坚守
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

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
与法同住世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