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谓受戒者一旦违反戒法也。破戒者所受之戒体,尚存于身中也。行事钞之三曰:“十轮云:破戒比丘,虽是死人,是戒余力犹示于人天导行,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。佛因说偈:瞻卜华虽萎,胜于一切华,破戒诸比丘,犹胜诸外道。”末法灯明记曰:“若有戒法,可有破戒,既无戒法,由破何戒?而有破戒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禅林之学生,向和尚发问之语句也。即法堂上禅客所发之问禅是也。由来学生学习此问话为能事,其弊甚多。传灯...谓由各人不共之业而变现各自不共之境。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。(参阅“四变”1855) p968...(?~1745)清代临济宗僧。江苏兴化人,俗姓唐。十九岁出家。天隐圆修下灵鹫诚禅师之法嗣,行脚三十年。清世宗雍正...即为供养密教本尊及圣众而设之一种作法。于行法中,先择地结界设道场,请本尊海会毕,以火院密缝结护道场,次献阏伽...(术语)古今诸师向佛一代教而立之教门也。如天台之五时八教,华严之五教是也。是曰教相判释。法华玄义十列南三北七...【不生断】 三断之一。烦恼尽时,三途恶道之苦果永不生,不生即断灭也。此谓之不生断。...凡十卷。宋代道亭(1023~1100?)撰。又称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、华严五教章义苑疏、五...亦名:八敬受具乃内凡位 子题:信有二种、三语受具缘起、出家信、事信、不坏信、理信、爱道及五百女皆八敬受戒 羯磨...【易养】 p0826 瑜伽二十五卷十九页云:云何易养?谓能独一自得怡养,不待于他,或诸僮仆,或余人众。又不追求...【取法】 p0816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:取法云何?谓四取。...子题:受无作、随无作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何名受无作耶?即是行者愿于惑业断相续意,无始妄习,随念难隔;故对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大佛顶首楞严咒...
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,是要从语言文字,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,不可以,带名言的。但是你在真...
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,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,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。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...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当作佛。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,故梵纲经云,我是已成佛,汝是未成佛,若能如是信,戒品已具足...五逆 所谓五逆罪,是指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。若犯其中之一,即堕无间地狱。 一、杀父母: 谓父...
十方,梵语 dasa disah,巴利语 dasa disā。为四方、四维、上下之总称。即指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...
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,处斯五浊恶世,大多汩没尘劳,醉生梦死。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,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,修行障难...昔日,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,一位名为最胜,一位名为难降。这两人虽拥有无数珍宝,马车、仆从、奴婢、谷食、家产不可...
信愿不真切具体表现在有五个方面。 第一就是泛泛悠悠,敷衍了事。就是好像自己也有功课也念佛,但是生死心不切,心...
破戒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破邪即显正 | 下篇:破戒五过 |
巴利名 Buddhadatta。为五世纪之巴利学僧。南印度朱罗国(The Kingdom of Cola)优罗伽城(巴 Uragapura)人。曾入...
问话
不共变
天慧实彻
振铃
立教
不生断
华严五教章义苑
三语八敬受具非外凡地
易养
取法
受随二无作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咒

初学佛,不离名言;真见道,不带名言

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
杀生不异杀佛
五逆十恶

「十方佛」是哪十尊佛

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
悭贪长者的布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