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,菩提;果,涅槃。由菩提之道而证涅槃之果,故称道果。法华经药草喻品(大九·二○中):“渐次修行,皆得道果。” p563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以上顺现等之三业加不定受业之一业者。见唯识论七、俱舍论十五、百法问答抄三。【又】黑白等之四业:一黑黑...【一切生身差别缘起】 p0015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:六者、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。谓由不善善有漏业,施...(菩萨)梵名乞叉底檗沙Kṣitigarbha,在忉利天,受释迦如来付属,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,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...指密教所称之“阿”字。以其为金刚不坏之体性,故有此名。大日经卷二(大一八·一○下):“行者谛思惟,当得不坏句...(譬喻)金刚界譬智以水,故智曰金水。三昧耶戒序曰:观心佛于金水。...【无味】 p1042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六页云:无味者:彼于佛法,无出家味;无寂静味;无圣道味;无寂灭味;故名无味。...Xixiawen Dazangjing 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。始刻时间不详。元大德六年(1302)刻成,共3620余卷。据现有不...即指于宿世(过去世、前生)、往昔所发之誓愿;广义而言,一般指世间、出世间之愿望。又称心愿、素愿。可就佛于因位...(术语)对于贤善,归依敬礼也。义林章四本有归敬章。...【雾】 p1447 俱舍论一卷六页云:地水气腾,说之为雾。...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臣。其人聪慧多智,阿阇世太子对父王行暴恶时,曾与耆婆共谏之。[观无量寿经] p1462...雨宝陀罗尼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
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,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,但是在唯识学整个修学的内涵当中,基本上本颂是占着一个非常...
有一个老妪,儿子幼时出家,现在她很老了,连讨饭都走不动路。她获悉儿子当了庙里的方丈,好像这个庙还很有钱。她就...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,根据佛教的说法,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。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(也可以...我这次到太原,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,念了一辈子的佛,现在不念了。说学了这么多年佛,没找到一个正法,现在开...问: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佛说二十难,其中之一是富贵学道难,佛本身是大富贵者,他的弟子中也有好多出身王族,佛为什...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: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。 健康、幸福、长寿是一般人的人生理想,这可以通过调食、调睡、调...
各位有缘,阿弥陀佛,在净土法门中,有一种特别的修法,大精进、大勇猛、大行持,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功的,叫昼夜经行...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。一个人行善事,能经常帮助弱者,使他人摆脱困境,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。一个人坚信...
道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道服 | 下篇:道果论 |
(1862~1902)梵名 Svāmī Vivekānanda。意译辨喜。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(Narendranāth Dutt)。近代印度宗教...
四业
一切生身差别缘起
地藏
不坏句
金水
无味
西夏文大藏经
宿愿
归敬
雾
月光大臣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
净界法师:唯识三十颂直解

大和尚「绝情」度贫母
圣严法师:业力与潜意识
念了一辈子的佛,现在不念了
佛为何说「富贵学道难」
学佛的三种目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