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扬十九卷四页云:问:齐何当知不善烦恼相?答:由三因故。谓猛盛故,恼乱有情故,能障碍善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伽耶】 或那伽,或那先,此云象。异物志:象之为兽,形体特诡(过委切)。身陪数牛,目不踰豕,鼻为口役,望...(经名)佛在黄芦园时,百二十岁之老梵志来,责佛不敬一切。佛说其理由及于五欲不昧不怖。摄于中阿含经四十。...(1566~1636)明代临济宗僧。槜李嘉善(浙江嘉兴县)人,俗姓周。字闻谷。别号掌石。十三岁,于杭州开元寺出家,曾...为伽蓝之德称。金刚,比喻功德坚利;净刹,谓清净之土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(大四○·一四一中):“入寺践...1、事理二证之一,即由思想佛理而得证悟的意思。 2、教理二证之一,即举出佛陀的圣教来作凭证。...(经名)一卷,吴支谦译。佛对纯陀说凡夫有四愿:一欲吾身长寿康,二欲财产俸禄长富饶,三欲妻子眷属长恩爱荣乐,四...又作轮番。指相互交替轮值管理寺院之职僧。禅林象器笺杂行门:“自上位差,次第到下位,复还及上位,若车轮环转,故...凡二卷。清代济能纂辑。收于卍续藏第一○九册。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。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、慧海仪、楚...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,如观世音菩萨是。...【边际第四静虑】 p14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页云;问:何故名边际第四静虑耶?答:此于第四静虑,为表、为...宋代净土宗、云门宗僧。襄阳人,俗姓孙。谥号慈觉大师。生卒年不详。幼年丧父,由母鞠养。志节高迈,夙修儒业,博通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。 第四、妄语戒。 在天人因地的妄语戒,也是有止、作两种善。从断的角度来说,断除虚言欺...
净土法门的修学,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,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。 解和行怎么深入?要专看净土宗方面的书:净土...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,而且家学渊源,少年出家后更是勤奋用功,十三岁就能登座于大众前覆讲经论。在博览各家宗...
编者按:本文选自倓虚大师《影尘回忆录》第十八章之科学的问难,本题目为编者所加。大师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末法众生和...有一位雕刻家,小时候是个很好看的人,他一天天长大了,发现自己的相貌越来越不好,变得很丑,脸部严重变形,一条一...
《八大人觉经》上有句话说: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。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?就是说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不断地轮回,没完...
破妄显真─妄想是很抽象的,我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,大家体会一下: 在美国柏克莱大学:有一位体操选手叫做米尔曼,...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,饮水思源、慎终追远是很好的一种教育及风俗,所以佛教到了中国之后,并没有废除对祖先...
三种不善烦恼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三种不善烦恼相】 p0208
上篇:三身三土差别 | 下篇:三种愚起三颠倒 |
(书名)马鸣菩萨造。有二译。旧译者为梁之真谛,一卷,新译者为唐之实叉难陀,二卷。说如来藏缘起之理。本论可分为...
伽耶
黄芦园经
广印
金刚净刹
理证
四愿经
轮差
角虎集
十方业普现色身
边际第四静虑
宗赜慈觉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
天乘十善业之口业

修学净土法门,解行都要一门深入
玄奘大师

劫运下的悲惨世界
治疗面貌变丑的毛病

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
